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最是山花烂漫时

□ 白雪峰

2022年03月19日 10:06:32 编辑:

《吕梁日报》创刊50周年,应约写几句。追忆长者,资历尚浅;激励后人,水平不够。只能简单谈一点报社生活的些许琐事,对一段生活经历的追忆,也算“青葱”岁月的怀念。

一花一草,皆有灵性。于我而言,如果人生也有花期,吕梁日报社的四年,“最是山花烂漫时”。

写的文章变成铅字,报纸上发表,对我来说,不敢想的事。吕梁报社的门不高,但是感觉里面很神秘。

《吕梁日报》之前是小报,2001年要改成大报。2000年年底,报社公开招聘记者,我偷偷报名。

之所以是偷偷,因为彼时,我在吕梁电视台工作,在《记者访谈》栏目,一周一期。从采访到撰稿包括后期的制作,狼狈不堪。

报社和电视台,隔河相望。记者采访,彼此熟悉。考上还好,考不上脸上挂不住。

顺利入围,应当感谢电视台工作经历。具体考题,已经忘记,记忆中有一些吕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比纯粹的生手,自然熟悉。

面试时候,分管副总编辑高丽萍问了个问题,你在吕梁电视台,为啥要到报社?我想了想,“相比较而言,报社对记者的文字要求更高,我想在这方面锻炼。”高总笑笑。

顾及了电视台,又表达渴望入职的心情。这样的回答,没有漏洞。

入职新单位,因为“同门”,几个人自然亲近。大多数的进记群部,有几个进了总编室、政教部。当时记群部有两位副主任,一位是闫广明,一位是任昱。

现在想想,都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干活不累,喝酒“死杠”,都是些不省事的主。

不管怎样,我们算进入报社的这扇门。

稿

报社记者,写稿为主。

办公室在四楼,很大的一个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一摞稿纸,一支笔。每天的工作,不是采访,就是写稿。

之前电视台一直做批评报道,改版的第一张报纸,我发表了在《吕梁日报》的第一篇稿子。商户缴了钱,商铺几年修不起来。采访时,开发商说,“买盐的钱打了醋”。这句话成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这个阶段,报社对批评报道非常宽容,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毙稿。记者责任感强,是不是“铁肩”,不知道,“道义”一定要担。那个年代,资讯尚不发达,民生诉求表达没有更多渠道。记群部挂了许多锦旗,都是当事人送的。

有一个河南包工队到年底结算不了工钱,生活无着。采访工人,贴了饭钱。事情解决,工人送了一面锦旗。送旗的事我们事先并不知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印象中,纯真年代,这也是对记者最好褒奖。

写稿也累。

有一次和永文相跟,搭乘公交。先到交城,然后一路采访,前后大概一个月,中途只有短暂的休整。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传真传回。

因为年轻,我们不觉得累。

办公室6个人,大多抽烟,只有贺瑞娴一个女同志。看着白纸,实在下不去笔,瑞娴说,“谁抽支烟,来点灵感”!

众人大笑。

去岚县,去石楼,去交口,都是些偏僻的地方。坐上公交,晃晃悠悠。出发时也没有主题,去了现采现写,不懂得也不愿意偷懒。好多时候,宾馆工作人员都成了熟人,去了直接开门,然后补办手续。

发稿量自然不少,报社薪酬改革,多劳多得,工资自然可观。

吕梁报社的日子,酒是生活一部分。因为酒,日子酣畅淋漓;也因为酒,青春恣意挥洒。

炳忠人称“郭一指”,每次喝酒,三两口杯,“先下一指!”,气势上先把人吓住。有一次喝酒,醉眼朦胧,对我挑衅,“写稿我不行,喝酒你不行!”

我说,“你可以说我写稿不行,喝酒不能说不行”。其实自己清楚,写稿半斤八两,喝酒真的发憷。五大三粗,咱肚子满了,他的还在底上。

晓利说,写稿如喝酒,入口难,结束后感觉不错。

雅萍结婚,我们几个年轻人和领导们坐在一桌。按说这样的安排,放在其他单位,肯定不妥。在吕梁报社,好像也没那么多讲究。

酒喝的不少,有人开玩笑。“你们几个,谁心里有事”?心里明白,都是高兴的事,喝酒是情谊。

瑞娴准备结婚,男朋友是高中同学,战斗机飞行员。第一次和我们见面,我们作为娘家人,气势上自然不输。知道我们是报社的,小伙有些拘谨,不善言辞,再加上酒量一般,几杯酒下肚,腿就发软。炳忠不依,“就这?如何每天翱翔祖国的蓝天”。瑞娴想笑,不能。

喝酒时候,最能敞开心扉。与其说喜欢,其实是喜欢那样的氛围。谈日子,谈人生,也谈工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报社给予我们的宽容,让我们有了“沧海一声笑”的豪情,“坐井说天阔”的浪漫。

离开吕梁,每次回离石,如果方便,相熟的还要一起聚聚。酒味醇香,情谊绵长。

2004年,我考入山西日报,进入阳泉分社。

同时离开的还有建华,她进入忻州分社,后来回了政法部。

我俩同时辞行,报社全体人员请我们吃了顿饭,送了个纪念品,这份情谊,一生难忘。

事实上,吕梁日报时间不算长,但是在情感上,一直觉得这曾经是自己的家。

报社的领导,基本没什么架子。从社长到部主任,有啥事情,敲门就说。后来我到了山西日报,也是这种情况。后来想想,也许这就是新闻单位的传统,不像行政单位,那么多讲究。

山西日报吕梁分社要年轻记者当通讯员,高丽萍副总编辑积极推荐,这段经历,让我对山西日报采写风格有了了解。推荐之前,高总没和我说过,这是对年轻记者的提携之情。

一晃十多年,和吕梁报社的同志,还是那份情谊。昔日的领导和同事到阳泉,把酒言欢,不见生分。一块的战友,久不见面,电话里面,吆来喝去,全是亲昵。

最是山花烂漫时!

在吕梁报社50年的历程中,我相信,有许许多多有同样经历的人,岁月轮回,时光流转,静水深流下面,对这个家庭的爱,是永远不变的情怀。

为她,送上最深沉的祝福。生日快乐!

(作者现任山西日报阳泉分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