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含英咀华

诗魂的归宿

2020年06月15日 09:13:05 编辑:

王希良

一个文学工作者,一位著名的诗人,当他的诗歌日臻成熟以至炉火纯青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吕世豪的诗歌在我的印象里,无疑是田园诗的代表。一位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诗人,一位从乡下走来,乡情满满,一辈子讴歌家乡,且放弃名利,乐此不疲的诗人,是应当得到人们尊敬的。

他应当是这块沃土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倾注感情和才华最著名的作家。

记得五十年前,我们在汾阳师范的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听取了一节难忘的诗歌点评课,那是著名教育家刘辉汉老师点评世豪兄刚刚发表的一篇《抗旱图》的诗。家乡十年九旱,事关农民衣食,记忆中的光绪三年和二十六年大旱,曾使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集体化后,农村的抗旱斗争成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全民战役,它代替了传统的祈雨仪式,彰显了战天斗地的豪迈。所以这篇作品的影响就不只是吕梁山区了。

那真是一幅至今难忘的图画,男女老幼,车水马龙,盆盆罐罐,有声有色。那时,作者还在通讯组任职,乡间的情愫,下乡的采访,田间的劳作,战斗的号角,使他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一时代特征,将这样一段全民上阵的抗旱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

几十年以后,当诗人已然大步迈入诗歌殿堂的时候,他已经在全国田园诗大赛中获奖并被人们誉为田园诗人了。记得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山西省著名作家张不代以一把镰刀称谓我们的诗人,赞叹他不停收割的一生。汾阳人有一名俗语“放羊的和割草的”比喻后者千万不能停下手中的镰刀。他一本本鸿篇巨著问世,让省内同行羡慕不已。这是乡下人的本色,也是田园诗所以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缘由。如同田园里的果实,在老农一年四季辛勤抚育下,终于果实累累的时候,那份甜蜜和氤氲,局内人体会更深。

现在,我们都老了。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的我们一代人都步入古稀了。回首自己一生的奋斗,爱抚等身的著作,那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一切的名与利都付诸东流了。而坚守的仍是这块阵地,耕耘的仍是这片沃土。当诗歌如小溪般流淌之时,唱出的仍然是那首乡情,浸入脏腑的甘甜,引人入胜的故事,动人心弦的韵律......乡愁,大地,母亲和诗,养育和呵护着我们的父老乡亲,那就是乡下啊。到乡下去,让自己变成一粒种子,把诗的精神、诗的灵魂、诗的光彩植入芬芳的泥土,让她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抑或植被大地的小草,还天地间绿色和生命。这就是田园诗的归宿。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 《汾阳县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