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牢记嘱托乘势而上

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吕梁的底色

——全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综述

2020年06月19日 10:35:22 编辑:

□ 本报记者 罗丽

初夏时节的吕梁大地,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碧空如洗,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层峦叠翠。行走在大街小巷,人们或驻足树下闲谈,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美景,凝聚着全市上下铆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2017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选在吕梁,指出“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强调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时隔不到三年,习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视察,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几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市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获得了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到2019年吕梁环境空气质量三项主要考核指标位居汾渭平原11城市首位;从今年1-4月份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全省11个设区市第一到4月、5月份吕梁11个断面均为V类以上水质……一张张亮丽的成绩单呈现出我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全面发力。

精准发力 守好这片“吕梁蓝”

今年,我市频频出现的蓝天白云,让市民纷纷驻足,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一幕,微信朋友圈瞬间被美图刷屏。大家在赞叹之余,也表示吕梁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吕梁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5.13,同比降幅19.3%,全省11个设区市排名第 1;优良天数97天,同比增加9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主要污染物SO2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1%,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

让广大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享受到蓝天白云,是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标。在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全市发扬吕梁精神,按照“突出重点难点,实施目标清零”的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和“三篇光辉文献”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以上率下、亲力亲为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市直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盯指标,找差距,强措施,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合力,通过一微克一微克的努力,一天一天的争取,吕梁市PM2.5平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两项考核指标全部圆满完成,并均在汾渭平原11市完成情况中排名第一。

以“云+物+大数据”的思路实施大气精细化管理项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的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是我市在治气过程中做出的探索。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线上监管平台实现24小时无缝式监管,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与此同时,我市以推进城乡集中供热全覆盖为突破口,严格管控散煤燃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露天烧烤,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我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造提升煤、焦、铝等传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在2019年持续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全市35家焦化企业中13家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112家火电、钢铁、化工、有色、水泥企业,完成改造106家;市区“禁煤区”达到10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前列……成绩有目共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全力攻坚 一泓清水入黄河

6月1日清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保护科科长高建峰随同省生态环境厅向我市派驻的帮扶组,对我市文峪河南姚、磁窑河桑柳树、岚河曲立、三川河两河口桥、蔚汾河碧村5个断面有关水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帮扶,确保6月底前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全部消除劣Ⅴ类。

远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文水县裴会村,河岸边的一排排柳树在水中映出道道倩影,地面上的青草竞相吐绿,处处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前几年一到夏天,河里蚊蝇成群,路过这里必须要捂住鼻子躲着走,现在河水清澈干净,小鱼小虾也游回来了。”裴会村村民吴大爷怎么也没有想到,从自家门口流过的磁窑河能告别“黑臭”,重现清澈。

奔流不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蜿蜒千里的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据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吕梁全境均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为13786平方公里,涉及我市13个县(市区),一级主要支流共6条。以吕梁山为界,河流分为直入黄河和通过汾河流入黄河两个水系,即黄河支系和汾河支系。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黄河(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重要发力点。

“今年6月底前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体要全面消除劣Ⅴ类,12月底前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体要全面消除劣Ⅴ类。”这一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昭示着我市打赢碧水保卫战的必胜信心。紧盯目标,转被动局面为主动作为,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全省打赢黄河(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安排部署要求,对标我市目标任务,高压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围绕11个国考水质改善,实施了6项重点任务、93项水污染治理工程,采取“七个一批”攻坚举措和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六大专项行动”,及时出台污染防治“1+N”政策措施,以时保日、以日保月、以月保年,高压推进水污染防治专项治理。水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要集中各方力量,多领域、全方位推进。今年,我市全力加大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在2019年投资46.6亿元实施79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交城“1+2+3+76”系统源头治污经验做法,实施总投资达39亿元的93个黄河(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同时,我市积极开展汾河流域353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对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全部进行了登记、建档、立标志牌,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奋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通过综合整治,我市水质持续改善,河水越来越清澈。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吕梁市改善幅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一;今年1-4月,全市9条河流11个国考断面中9个稳定达到Ⅴ类以上;4月份、5月份全市国考断面全部为Ⅴ类以上水体,无同比水质恶化断面。

创新机制 全民共享绿色发展

今日的吕梁大地,绿色成为一抹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太美了,这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吕梁老区,真没想到这么多年来吕梁在黄土坡上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一路走一路看,吕梁的山绿了,吕梁的百姓富了。”近日,来吕梁考察调研的全国对外友协会长林松添对吕梁的生态建设不停地赞叹道。

用绿色谱写新篇章,一幅充满诗意、和谐生态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我市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持续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个100万亩”,每年春季、秋季召开动员会部署推进造林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现在达到27.6%、居全省第三,2019年我市荣获“2019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每年我市以50万亩以上的造林任务,推动沿黄四县生态治理,今年春季,已完成造林46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84%。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持每年治理面积70万亩以上,输入黄河泥沙量每年减少700多万吨,平均降雨量增加81.8毫米。

逐渐染绿的吕梁山,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生态助脱贫,林业大发展。我市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持续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实施“三个全部”,330万亩宜林荒山荒坡全部绿起来,230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793个偏远山庄窝铺的深度贫困自然村11.26万人全部搬迁出来。2019年,我市发挥1301个农民造林专业合作社作用,2.05万贫困劳动力参与造林104万亩。今年我市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经济林提质增效和退化林分改造、发展林下经济“三个100万亩”,目前已有535个合作社参与造林,完成造林24.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吕梁山绿了,农民群众富了,绿色日渐成为吕梁的靓丽底色。

绵绵吕梁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滔滔汾河水哺育了吕梁儿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吕梁乘势而上,巩固提升,努力谱写出一曲“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