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清代乾隆碑宏伟又大气

□ 楚胥

2020年09月13日 11:15:25 编辑:

洞阳观的碑廊里有九通古碑,从右往左看,第一通最为高大,立于清代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离现在271年。这通碑上有高达1米、端庄厚重碑额,碑身下有厚达0.4米的驮碑赑屃。此碑的巨大程度,是洞阳观其它古碑望尘莫及的。

这通乾隆古碑总高3.2米,碑额为浑厚凝重的浮雕,周围是灵动威风、张牙舞爪的“二龙戏珠”,碑首镌刻“重修洞阳观”五字。

碑下的赑屃庞大墩实,可惜全身被混凝土浇埋。

碑体高1.8米,宽0.9米,厚0.22米。碑文为工整的楷书,每个字高宽均为2.5厘米。碑面整体雍容大度,显示出天朝盛世豪迈威严的风格。

立碑之际,清廷定鼎中原一百零五年,玄烨大帝奠基,胤禛承前启后,弘历稳坐江山,大清疆土辽阔万里。

此时的华夏大地,海宴河清,物阜民康,正是史书公认的“康乾盛世”。而九凤山中呢,“明末兵燹之后,楼殿塌毁,徒存基址。神像摧崩,一切渺然。百十年来,无有人兴衰起废者。”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附近村众请来道人管贞静入住。管道士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募化重修洞阳观万圣楼,至乾隆十四年完工。

这次重修洞阳观和万圣楼的规模超越历代,供奉神像的造型和殿堂建筑的工艺都远非往昔可比。

清高宗乾隆皇帝登基后,文治武功达到鼎盛,国家财源滚滚,社会经济繁荣,民间生活充裕。此时的永宁州,城乡百姓安居乐业,农商兴旺,民众企盼四海祥和,五谷丰登,子孙永享太平之福。

食饱衣暖、家和财旺之时,于是各地兴建佛寺和道观成风,官民纷纷布施捐资,建寺修观,高塑神像,焚香膜拜。洞阳观于此时大规模重修,超大石碑现世。

乾隆巨碑所记载的施主中,最高的是官居五品的永宁州知州李廷公式,其次是侯铨知县、汾阳举人孔玫,再次有训导3位,监生6位,贡生3位,生员15位,信士数十名,真是阵容井然,人才济济,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