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白 起
□ 李牧
白起担任秦国主将,前后有三十多年,打下大大小小的城市七十多座,为秦国开疆拓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战国后期,六国说起白起,都是恨的咬牙切齿,也是怕得六神无主。
因为白起打仗太狠,与他对阵的,只要失败,就是全军覆灭,偏偏他打仗从来不输。据说战国后期,列国战死200多万士兵,白起担任主将,杀了近一半。
长平之战的胜利,是白起一生的巅峰。如果不是范雎忌惮白起立功太大,建议秦王同意赵国求和,那么白起极有可能一举灭赵。当时,赵国是可以与秦国对抗的大国,这功劳之巨大,可想而知。所以当白起回国后,慢慢得悉是范雎在后面玩花招,非常生气,与范雎结下仇怨。
一年后,秦再次讨伐赵国。秦王认为,赵已残废,无需白起,甚至都不用王公式,只派王陵去就可以了。没料到,在长平惨败之后,赵人对秦军的仇恨简直撼天动地。利用短暂的休战期,赵国上下一心,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邯郸城防,固若金汤。列国也被秦军的残暴和不守信给吓坏了,明里暗里,出人出物,支援赵国。王陵带领的秦军在邯郸城下,围了几个月,寸功未建,还屡吃败仗。
秦王就想请白起出来领军,没想到白起拒绝了。白起解释:“长平一战,赵军主力全灭,赵人害怕到没有了斗志。那时,我军乘胜追击,邯郸一战可下,可惜我们放弃了。现在,赵国利用这一年的时间,缓过劲了。现在伐赵,一定会失败。”
秦王满心的喜悦被白起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勉强说:“虽然赵国缓过劲了,但是我大秦军队也经过一年的休整,元气恢复,战斗力也是比那个时候强了许多。而且,这次我给你增兵。”
白起说:“赵人强悍,廉颇名将,赵人上下,同仇敌忾。列国因为害怕我大秦,肯定暗中支援赵国。我们离邯郸的路途遥远,跑那么远去攻击,已属劣势。邯郸城若不能一战而下,相持日久,列国必然会联合起来,攻击我们。另外,我在长平杀人过多,赵人恨我入骨,若我为统帅,赵人势必血战到底。”
秦王好话说了一箩筐,白起坚决不肯答应。秦王没办法,回去后对范雎说,看来,白起一年前的气还没有消呢,不行的话,你去和他道个歉,认个错,也许可行。范雎自己也是理短,无话可说,就去见白起了。
听说范雎来了,白起开始连面都不肯见。范雎连连道歉,说:“是我的不对,比不上武安君的远见卓识,但是无论如何,现在还请武安君以国事为重啊。只要您肯出山,我愿意为您牵马坠蹬!”白起懒得解释,只是一个字,不。范雎说的多了,白起干脆往下一躺,说你走吧,我旧病复发了。
范雎满面通红,只好离开,回去和秦王一汇报,秦王这下有些生气了,说,不理他,缺了他,我大秦国还没人了。派王公式上。
事实证明,缺了白起,这个邯郸城还就是打不下。换了王公式,一样打不下。不仅如此,隔了几个月,在魏、楚联军的支援下,赵军反攻,把王公式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节节败退。
信息传回来,白起私下里就对身边人说,看看,我说的没错吧。大王不听我的话,看看是什么结果!这话传到秦王耳朵里,秦王勃然大怒,让白起立即挂帅出征。
白起倔脾气上来了,说:“现在伐赵,一定失败;不听君命,按律该死。反正都是死,与其打败仗后死,不如现在就死。”秦王气坏了,撤掉了白起的所有官衔,发配到军中去做个小兵。
前线战场上,秦军快退到函谷关了。秦王很久没有尝到像今天这样被人撵着打的滋味,越发愤怒。自家这边明明有个从不失败的战神在,却愣是不肯出战,偏还没有办法强迫他出来。身边的人为了转移秦王的愤怒,就说,白起一直没有去军中报到。秦王一听就火了,派人严令白起即刻动身。
没多久,又有人在旁边说白起的坏话。秦王暴怒,赐剑令白起自杀。白起接到秦王命令时,正走到咸阳城十里的杜邮。他手持宝剑,大为诧异。说:“我为大秦建立了无数的功勋,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这位叱咤列国三十余年的战神,手持宝剑,凝神端坐,不发一言。使者立在旁边,一句话也不敢说。
半晌之后,白起长叹一声,说:“我是该死。长平之战,我背信弃义,坑杀了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此行太过残暴,死不足惜。”
说罢,横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