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姨,今年春节您想回家就回吧,不过提前告诉我什么时候回来。”女雇主说,“冬奥运开幕式的票我给您也定了,到时候您回来咱们全家去看。”
张海娥是一名“吕梁山护工”。2019年下半年来到北京,签约于北京阳光家政有限公司,当了一名家政员。因为疫情原因,去年春节也没有回家,眼看着又一个春节马上就到了,要不要回家过年,她还在犹豫。听到女雇主的问话,她没有回应低头默默在厨房忙活,眼泪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
“明天起来擦玻璃,前几天洗了床单被套,还给老爷子的跑步机上擦洗干净上了油,再把马桶冲洗了……”
张海娥和大儿子每天都会通电话,电话里她说最近很忙,因为要过春节了,事情也变得多起来,早上六点起床做好雇主一家六口人的早饭后再开始打扫家,每天要做的事情,她都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妈,今年春节必须回来,您不在家俺们心里很难受,以后挣钱的事靠俺们,您不能像以前拼命了”。在上海读研究生的大儿子电话里恳切的声音让张海娥听得伤感,心里也开始动摇。一边是雇主家庭的需要,一边又是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还有一边又是自我想奋斗挣钱拼搏的决心,复杂的情绪在过年的节口碰撞交织。
“去年春节,老爷子给我1000红包,过年能挣双倍工资,妈妈想能多补贴家里”。张海娥在电话里一直用委婉的语气劝慰着儿子,“疫情也总是不稳定,你和你弟弟再商量商量。”去年过年因为疫情无法回家,除夕夜前母子三人在北京相聚,火锅成了她在北京的第一顿团圆饭。张海娥知道儿子的良苦用心,但是她更明白再吃苦受罪也是幸福的,她说她很幸运,赶上好时代、好政策、好机会。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通过护工培训,走出大山,这是时代给的机会,她要紧紧地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