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特刊

乡村年味

□ 郭雪萍

腊月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春节的身影就越发地离我们近了。

腊月是个动词,仿佛与生俱来就带着寒冷与萧瑟。特别是进入了三九四九,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热忱,大家总是用各种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

腊月里赶集,是乡下最动人的场景。大家纷纷上街置办年货,锅碗瓢盆旧了破了,就换些新的,再买一些零碎东西和年画什么的。街面上红彤彤的春联早已挂了起来,各种各样,透露着喜庆。以前都是买了红纸裁成长条,找人写对联。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屋门上,房门上 ,连一些饲养牲畜的猪圈、牛圈、羊圈和鸡舍也都贴上了大红对联,写着鸡肥蛋大、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祝福的话语,寓意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也会选几张年画带回家,什么花开富贵、鲤鱼跃龙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类的,刷一层浆糊贴在墙上,看着心里就亮堂。还有秦琼和敬德,手持各自的兵器,威风凛凛地把守在大门两侧,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对小孩子来说,过春节,烟花炮竹总是有着无穷的魅力,火红的、淡紫的、深蓝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在空中绽放开来,花儿一样的美丽。记忆中的二踢脚也是非常的有个性,先是腾空而起连着响两声,之后便碎成一地,香消玉殒了。小时候总是奇怪为什么叫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感觉那架势就像张飞一样毛毛躁躁的,一点儿也不温柔。

过了腊八,天天都是忙碌的,打扫屋子、拆洗被褥、炸土豆、炸红薯、炸枣丸子等。也会找一些自家种的黄豆,洗干净了放到盆里,上面盖上盖子,用不了几天豆子就出芽了。刚开始是一小截,之后越来越长,就那么挂在脑袋上,看着特别的可爱。

记得小时候,舅舅家总会在腊月里做一些豆腐,让正月里来的客人吃。刚起锅的豆腐,热乎乎的,嫩莹莹的,看着就眼馋,随便咬一口,好吃的真是没法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随便跑到某个菜店,都能买到白白嫩嫩的豆腐,再也不用自己动手做了。

杀鸡宰猪是男人们的事,听吧,远远地就传出了猪的嚎叫声,可怜的家伙叫得那么凄惨,最终还是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女人们除了蒸年馍、栽蒜苔、贴窗花,还要负责一家人的新衣服和新鞋袜。新年新气象,辛苦劳作了一年,大人孩子都不容易,从头到脚都要焕然一新,精神抖擞。

到了年三十中午,吃了隔年旗子,之后和面,剁饺子馅,只等晚上,一家人边看春晚边包饺子。有的人家也会“垒火炉”,就是用大碳块垒成塔的样子 ,从中间点燃,根据外形特征,称为塔塔火、生肖火、狮子火等,意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一切收拾停当,乡村也开始翘首企盼,只等那爆竹一声除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