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我家住在黄河岸边

沿黄旅游路开启“致富门”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2022年09月05日 10:13:38 编辑:

兴县瓦塘镇裴家川口段的黄河迂回婉转,宁静优雅,鳞潜羽翔,清澈见底,山、树、桥、蓝天、白云倒映在河里,令人心旷神怡。她以母亲般慈爱温暖的柔美之态一路蜿蜒而行,滋养万物,繁衍生息。

80后的裴俊伟是喝着家门口这条黄河水长大的,初中毕业后就去外面闯荡打拼,2013年,小有成就的他放弃了鄂尔多斯的土产生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裴家川口村。

“外面的世界再繁华,也抵不过心头那一缕乡愁。”裴俊伟在村里修建了一个饭店,做起了餐饮生意。无奈,当时交通不便利,一个山村着实没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他和父母媳妇起早贪黑也挣不了几个钱,他开始后悔放弃外面的生意。正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听说市政府要全面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路就从他的饭店门口经过,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2020年10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84.85千米全线通车,沿黄公路从裴家川口穿村而过,之于村民们,这是一条环境优美的生态路,更是文化旅游的复兴路和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去年是我开饭店9年来生意最好的一年,尽管雇了5个村民帮忙,年纯收入还有20多万。”裴俊伟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尽显他钱包鼓了的快意。“不仅本乡镇本县城的人来我里吃饭,就连忻州保德县,陕西神木、府谷县的游客都常有光顾。”路便捷了,裴俊伟买菜也有了更多的渠道,以前只能开车去城里买,而今,通过美团优选APP下单,次日就可以到村里的小卖部自提取货。

高候牛、裴四娥夫妇是去年5月份将自家小卖部加入美团优选的,一天最多时店里有三、四十件货物待取,“东西在我这里存放一会就有收入,一盒30颗的鸡蛋,我们自己进货卖只赚几毛,美团这边可以赚一块多呢。路修好了,我们赚钱的机会也更多了。”裴四娥脸上散发着灿烂的笑容。

77岁的焦永龙对黄河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子孙们都进了城,他依然与黄河相伴,对黄河一号公路的开通更是有着很深的感触。年轻时焦大爷以养大车为生,当时从裴家川口村到县城开车也得7个小时左右,只得在县城租房做他的运输生意。“自从沿黄公路开通了,我骑着摩托上县城最多也就1个小时,开车的话只需半个小时。”焦大爷感叹道,“交通便利对村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买东西方便了也更便宜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货物运输方便了,村民们的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了。”

前些年,由于交通条件限制,村里的很多农作物“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现在,乘着沿黄公路发展的东风,裴家川口村从原来“交通闭塞”到如今“交通要道”,沿黄公路的开通,不仅为沿线村庄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也敲开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大门。

“我们村的主要农产品就是红枣,但是前几年大家都不打枣,费时费力还卖不上好价钱,眼看着红枣都熟透了烂在地里。”裴海宽告诉记者,自从黄河一号公路通车后,有人专程来村里收购红枣,所有枣儿不管好坏都能卖出去,平均可以卖到一元钱一斤,春天的时候,每斤枣芽都能卖三四元钱。

36岁的裴瑞军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打鱼、洗砂、养铲车,开小卖部,还考了驾照。黄河一号公路修建时,他敏锐的察觉到这可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于是将自家的平房加盖了一层,装修出2个洗浴间,6个房间,每个房间放有两张简易的铁质床,一个茶几。玩漂流的游客、自驾游的旅客、骑行的驴友常来住宿。去年,因为有人连续包租,裴瑞军的旅店天天客满,光客房年收入达到6万多。

养羊三十多年的裴寨民夫妇的生活是众多乡村生活的幸福写照。伴着欢乐的黄河水,早上,他们迎着朝阳而出,阳光下流动的羊群在他们的指定下悠然前进到山谷、牧坡去吃草。夜幕降临,整个村庄归于寂静,有几户人家院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蝉鸣阵阵,羊咩声声,裴寨民夫妇结束了一天的放牧生活回到村里。他们现有一百多只羊,裴寨民介绍说,他们村的羊行动敏捷,善于爬高山攀悬崖,常以红枣为食,肉质鲜嫩爽滑,没有羊膻味,黄河一号路开通后,会有人专门来村里向他们买羊,年收入10来万是很轻松的。

沿黄公路正式开通后,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城镇发展诸多功能的经济带也就此形成。“我们村就在沿黄公路边上,抓住机遇、振兴乡村、发展旅游,我们村自然也不能落后。”裴家川口村党支部书记裴海宽说,“我们将抓住沿黄公路开通的机遇,利用优越地理交通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成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成为兴县乡村振兴的一颗明珠和沿黄公路上特色乡村休闲度假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