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茶·老河茶会
□ 成福龙
不知不觉中与梁达先生相识已有四年之久了,回想起跟随梁先生学习的时日里,每每与先生的交谈,其结果总是柳暗花明般的别样效果,难忘之事多如繁星。相处的状态也从伊始的拘谨到现在的放松、伊始的沉默寡言到现在侃侃而谈,学习的范围也早从伊始的学习摄影到现在学习为人处事涵盖整个生活。
相识之初,单纯的想着在摄影的道路上能够有人指引,少走弯路。相处之后才发现先生不只是对我的摄影频频点拨,一些问题、一些建议更是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新的思考,甚至于对人生哲理、对为人处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与他人说先生是我的摄影老师,我自己反倒觉得先生是我的人生导师才更为准确。
因为在没认识先生前,我就好像在人群中夹杂着,推着向前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跟随先生之后,先生关心我最多、问我最多的就是最近在读什么书,总告诫我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要想想将来的路怎么走,摄影的路怎么走。不止如此,先生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此前我是一个很少喝茶的人,而和先生在一块总少不了敬茶倒水,添茶的时候总能看到先生会食指轻敲桌面,起初还不懂是什么含义,但又隐约觉得应该是一种礼节。之后就上网查了查,这才明白原来是叩手礼。在这样慢慢地相处过程中,像陈年老茶一样,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珍贵。而不知何时起,我也开始喜欢上了喝茶,喜欢上了喝茶的过程,和其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
以前总觉得喝茶是大人干的事,小孩儿都喜欢喝饮料,印象里饮茶向来是不受年轻人追捧的,提起去喝茶更像是中老年的活动。但不知何时起,年轻人开始了对于茶的疯狂热爱,尤其是九零后、零零后,东方树叶这款饮品也开始备受追捧,网络上分成了两个派别,喜欢的爱不释手,讨厌的碰都不碰。
谈起这,就不由得回想起这几年来,和先生在一块时,关于茶的二三事,这儿选印象最深刻的讲出来,与大家分享。那次好像是要去临县参加活动,我们一大早就动身出发,先去办公室取点材料,正好他的老友也来了。他们在交谈,我站边上听,现在回想那会也是木讷的出奇,不懂得倒杯茶。直到老师提醒我,去隔壁茶室给好友倒点茶,我才反应过来,而这才是这场笑话的开始。那会对于茶是一窍不通,先生告我取个盖碗,泡些茶来,我便照办,到了茶室后才发现,啥是盖碗呢?旁边一个人影都没有,只能自己硬着头皮猜了,结果不出所料,拿的不是盖碗,我把小茶杯拿了过来。老师见我手里拿俩小茶杯过来,便问让你拿盖碗,你拿小茶杯干嘛?这样的笑话,让我现在只要喝茶都能回想起那尴尬而又丢人的一幕。也正是这样有趣的经历,我开始去有意的学习,学习不同茶叶的品鉴、口感、功效,学习不同的茶具适用不同的茶叶,学习相关的礼仪等等。我慢慢开始对茶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愈发的喜欢喝茶。尤其先生随口一句的泡点茶,我的心境也有慌慌张张无从下手蜕变为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更是起码不会让我在茶桌上与文人墨客聊天时不再露怯,也总归是不会在严肃的场合再整出笑话。
前不久,我们师徒应孙和斌老师邀请前往石楼参加活动,路上正好经过柳林,顺道办事,正值炎炎夏日,也不好继续赶路,先生遂联系一位培训茶艺的教练好友,以得落脚之地。王教练的老河茶会茶馆位置非常的隐蔽,以至于我和先生反复走了好几个来回都没有找到,最后还是打了通电话才找到。
走进老河茶会,瞬间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从来没想到一个地下室能有这么大的玄机。进门以后先生说你参观参观,给咱泡点茶,便落座卡座,悠闲地翻起了书。作为晚辈自然不敢怠慢,草草参观便赶忙烧起了水,燃了一线香,这过程中还是心中不由赞叹王教练别具一格的装修理念,其一别传统茶馆中规中矩的设计风格,让我一个年轻人甚是喜欢。没多久的功夫,边上水壶里的水已经开始激烈的上下翻滚,我坐主位上手持水壶开始了“严谨”的泡茶,先冲洗盖碗、公道杯、茶杯,接着投茶,洗茶,闷泡,这时候又把边上的藏香点着,一时间香烟飘升,普洱闷泡后的香味与藏香的气味交织迸发出来,香溢四起,如同仙境一般,让人想赶快抿一口茶。很快到了出汤的时候,我便将茶漏置于公道杯之上,一手拿起盖碗,大拇指与中指捏碗,食指压盖,微微一斜,缓缓降茶汤倒于公道杯中。一套传统的泡茶技法到此时已接近尾声,这种颇为庄重,老成的环境下,再年轻的小孩都难以轻浮,而我就不一样了,没经历多少社会之事,手上老茧都近乎没有,耐烫自然也是不可能了,只见我手持公道杯还没将一半茶汤倒出,手早已烫的受不了,只能赶快把盖碗放稳,手立马捏住了耳垂,一个劲地揉搓。如是这样反复又反复,终得一杯香茶呈现于先生。而先生坐在对面也依旧默不作声,面对我这样猴子般抓耳挠腮,只是慢慢地翻阅着还未出版的《壁画日历》思索着什么。
话说回来,在老河茶会为什么说不像是传统的茶室,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非常规的装修风格,老河茶会无主灯的设计,降低了茶室内的亮度,加上本来就封闭的环境,更加给人以幽静的氛围,更像是在心无旁骛的去品茶,而不像是谈生意谈政治的场合。传统的茶馆一般多以一红木长桌为茶桌,一官帽椅居主位,对面两只三把圈椅,人多时一左一右再各添一把,当然主位并非只有官帽椅,客位也并非圈椅,但是主位的椅子必然是不同于其他,目就是为了区分主客。而在老河茶会客座区安排了通铺的卡座,一别以往,这样反倒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三五好友在一块喝茶时也不是那么拘谨,可以更加随意,打破了传统严谨的状态。
不难看出王教练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艺术修养和情趣,因为在他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具,还包括一些酒具,其中一个缩小版的铁质油桶模样的酒壶让我与先生把玩了许久。好几间屋子里都是摆满了茶具、茶叶、酒具、美酒。但是有间屋子里的展览架上却摆满了书籍,书架上有很多关于茶的典籍著作;有关于吕梁地方民俗的书籍;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的摄影集,其中包括先生很多年前的影集以及《吕梁壁画》;还有不少吕梁当地文学界朋友的个人书籍。在我看来老河茶会不仅是喝茶、闲谈、社交这些表面功能,其内涵深处更是艺术收藏、艺术交流的绝佳胜地。
人生有很多地方和品茶很相似,泡茶的过程和人生的成长一样,有先有后,一步不能落下。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麻烦处理、解决问题和泡茶时水的温度一样,不同的茶叶适用不同的温度,同样处理问题时,不同的麻烦也绝不能一概而论,要像泡茶一样选取其最适合的办法来应对。在机遇面前,要瞅准时机,果断出手,错过了就只剩追悔莫及,就像茶叶闷泡到一定火候要立即出汤,太早彰显不出茶叶的香气,太晚茶汤过于浓郁使得口感大打折扣。漫漫人生路上还需沉得住气,不能急于求成,急火攻心,老话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喝茶亦是如此,想要尝到一杯好茶,过程必然是漫长的,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