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人物

李海军:职业农民的创业记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2023年11月02日 10:08:55 编辑:

李海军是一位农民,这位农民可不简单!

用李海军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位“农民创业者”,当记者问起怎么理解这一定位,李海军介绍说,年轻时候看柳青的《创业史》,梁生宝努力创业的故事让他尤为感动,而现在的他也将扎根土地,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今年的农民丰收节,李海军被评为“十佳种粮大户”。站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李海军颇为感慨。从2013年选择回村种地,回顾这十年的创业历程,虽然走过不少的弯路,但如今的成果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村!

回村种地,这一决定说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十年前的李海军42岁,正值身强力壮打拼的年纪,在人们都外出打工的时候,要回村当农民,身边人都不支持,父母当了一辈子农民,首先出言反对:“当一名农民能有什么出息,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本事的才当农民,种地赚不来钱,别人家的孩子都往出跑,你却回来要当农民。”这个决定并不是空穴来风,或者一时兴起,只有初中学历的李海军,平日里关注国家政策,经常读报纸,看新闻联播,在了解到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时,李海军一直以来想要创业的心一下子被点燃,果断地决定投身于农业领域,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和自己的满腔热血,闯出一番事业。

隔行如隔山!

要想利用农业现代化,就要大规模种植,那么土地从哪里来?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初期,信心满满的李海军用自己积攒的积蓄土地流转了300多亩地,购置了两台机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说起这段历程,李海军略带羞涩地说:“在这之前,自己没怎么种过地,只在小时候给父母打下手,就凭着一腔热血来种地。种上玉米、大豆之后,每天去地里看看庄稼的长势,想象着丰收的场景。”事非经过不知难,由于忽略了吕梁山区的特殊气候和土地条件,又盲目选用高产的种子,结果适得其反,再加上病虫害的影响,最开始的几年收成很不乐观。但李海军是个有魄力的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想着放弃,心里就一个念头怎么做好这件事。既然自己是个外行人,那么就请专业的人来做指导,为此,李海军奔赴山西农业科学院,请农学教授王彩萍亲自指导进行科学种植,平日里有问题了就请教村里经验丰富的老人,经过不断地实验,加上自己的研究学习,庄稼的病虫害少了,庄稼越长越好,收成逐渐可观起来,李海军种粮的劲头更足了,去地里更勤快了。

种地就要脚踏实地!

一路走来,属实不易。“土地是公平的,干农业就要脚踏实地!”李海军深有感触地说道,“种地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4月开始播种到10月秋收,站在地里,看着自己的庄稼一点点地长高、结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站在地里,才感觉到踏实!” 现如今,李海军的种植规模不断地扩大,土地流转有2400亩,农业设备也更先进了,有5台拖拉机、4台收割机,还有无人机来喷农药,实现了耕、种、收、储藏一体化。说起现在自己当农民与原来父母辈的传统农民有什么不一样,李海军一脸骄傲地说:“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传统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饭,靠力气吃饭,我们现在引进了滴灌的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靠天吃饭的状况。这几天秋收,一台收割机一天就收30亩地,这在以前是远远达不到的。”村里的“老把式”们看到这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纷纷称赞,这样种地不费时也不费力,种地也要跟上时代。

正值秋收时节,李海军每天5点就起床了,召集着工人去田里收玉米,玉米棒子金灿灿的,棒大、籽多,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中午在田里和工人们吃完午饭就要开始忙碌了,每天晚上整理庄稼入库之后,回到家就11点多了,一天下来累得倒头就睡。让李海军高兴的是,今年玉米的亩产量比去年增收150斤,大豆增收70多斤,预计比去年多收20万元。说起这几年种地的心得,李海军边走边由衷地感叹道:“投身农业十年,越做越觉得其中大有学问,农业知识很深奥,想起刚开始,母亲和我说的一句话‘三年手艺人,一辈子庄户人’,真是一点没错,种地是需要一辈子来学习的。”

粮食产得出,种粮有钱赚,创业不需要去远方,在家就是广阔天地。望着金黄的玉米地,李海军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他一样回村种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