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人物

最美兵支书

2023年11月02日 10:14:40 编辑:

扎根基层永不悔 一片“兵心”为乡亲

杨阳,吕梁市文水县人,中共党员,2005年12月入伍,2018年4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3734部队,现任文水县南安镇高车村党支部书记。

杨阳依托高车村白酒和养殖特色,规划筹建了养殖园区和白酒生产基地:在白酒产业稳产扩能的基础上规范生产项目审批,规范包装行业12家,引导高车村酿酒产业走向正规化;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促进产业转型,探索集体化道路,打造肉牛养殖园区,规划万头牛场。

他带领村“两委”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修缮党群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学校修缮新建工作,优化基础教育设施环境;改造村卫生所、修缮改进老年活动中心、村北健身广场;修建6公里柏油环村路、新建村内8条道路、更换全村饮水主管道、将村内750米明污水道修建成管道,增加变压器3座,更换主线路1500多米……

2020年特大雨季,他闻“汛”而动,成立高车村退役军人抗洪先锋队,深入抗洪一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又疫“马”当先,组织核酸检测、查验外来人员通行码等工作。

从军营到乡村,他用自己的忠诚与担当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火热情怀,用一颗始终不变的炽热之心回报着家乡,服务着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退役军人的力量。

戎装虽卸本色依旧 乡村新“战场”展风采

张鹏魁,吕梁市文水县人,中共党员,1995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1383部队,现任文水县孝义镇孝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张鹏魁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他坐在群众炕头上,暖在群众心坎上,履职尽责,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把孝义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充分展现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他组织种田能手流转村民土地,动员种田老把式对年轻人悉心指导,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原先的1个发展至如今的8个,全村全年农副产品纯收入近900余万元,极大提高了村民收入;还推进农村“六乱”整治,共出动大型机械30余台次,用工400人次,清理“四堆”、残垣断壁,拆除违规、违章建筑;推进合同“清化收”工作,共补签和新签订合同121份,收回承包费38.66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村委大院南楼提升改造、村内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修葺戏台、更换节能环保路灯600余盏。

从军营到农村,变化的是身份和岗位,不变的是一心为民的初心和执着奉献的军人本色,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张鹏魁最大的心愿!

扎根农村 服务人民

赵宏波,吕梁市汾阳市人,中共党员,1997年12月入伍,1999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空24师“八一”飞行表演大队,现任汾阳市阳城镇东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军旅生活让赵宏波练就一身本领,更让忠诚与担当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他深知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进学深造,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奖励资助当年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学生,累计已有80余名学生考入高等学府获得资助。

村内街道坑洼不平,刮风时尘士飞扬,赵宏波规划筹措,多方奔走,修建起3.3公里村西道路,连通了汾介线和韩石线,不仅本村受益,还惠及附近多个村;新增路灯52盏,铺设600余米排水管道,修建固定垃圾点,围绕村周进行绿化;组织成立妇女舞蹈队、修建800平方米的标准化篮球场;修缮县级文旅景点“任家大院”,规划设计博物馆、图书馆、棋牌室等,在赵宏波的领导下,东官村民俗村风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人享受着文明新风的熏陶。2023年,东官村荣获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成效优秀奖。

作为一名党员,赵宏波始终坚守党员本色,以实际行动争做表率,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奋战在基层工作岗位上,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不负群众的期待和信任,在新的战场上挥洒汗水,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老兵的本色和风采。

兵心未改,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成鹏宇,吕梁市交口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80596部队,现任交口县双池镇双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成鹏宇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初心与使命铭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任职以来,从村民关心的集中供热、道路建设、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全心全意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2013年筹备成立两池集中供热项目部,利用晟安电厂热源招商引资,为30万平米住宅区实现集中供暖,成为吕梁市第一个实现集中供热的镇区。

充分发挥双池地理优势,发展交口“次中心”,引进7个移民新村,发展双池商贸物流,增加人口2000余人,推动双池村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收的同时,也不忘对全村街巷、通村公路等实施混凝士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便利村民出行。

任职以来,成鹏宇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双池镇“优秀党代表”、交口县“优秀人大代表”等,但他更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口碑。他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谦虚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勇于创新 当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朱爱中,吕梁岚县人,中共党员,2002年12月入伍,2014年4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6455部队,现任岚县岚城镇阳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朱爱中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带领全村75户困难户257人脱贫致富、87户320人成功移民搬迁住入县城;积极推进“清化收”工作,回收荒地10亩,机动地152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多元;15次清理河道垃圾,2次平整河坝,清理5公里道路,2次清理残崖断壁总计达8公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里水塔严重漏水,他带领村民对沿路管道进行细致排查后,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大雨冲刷乡村道路,导致路面空陷,他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道路重新修缮;他将村内旧学校的4间房改造为厨房、休息室、餐厅、娱乐室,满足村里老人的生活、娱乐等需求。

在防返贫监测帮扶、护林防火、防汛防灾、养老保险缴纳、农村医疗合作等事项中,他都能发动群众力量高效完成,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信任,彰显了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奉献写初心的不变底色。2021年,他所在的支部被岚县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朱爱中被岚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不忘初心践使命 矢志为民展情怀

王勇芳,吕梁临县人,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入伍,2012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9236部队,现任临县刘家会镇红旗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戎装虽然脱,军魂依旧在。在部队,王勇芳刻苦训练,以身作则,退役后,他扎根山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贡献退役军人的力量。

上任至今,共投入60余万元修复路段4处,总计约1.5公里,整治人居环境2处,解决村民出行困难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村委办公室、会议室,绿化道路10公里,维修20盏路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如今的红旗山村一改往日落后面貌,村庄环境优美宜人,条条道路平坦畅通,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民幸福指数倍增。

为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他多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村丰富的红枣资源优势,对红枣树和核桃树进行品种改良,累计嫁接酸枣80余亩,接穗1万多个,核桃树50余亩,接穗2000多个,农户人均年收入预估增加1000余元。

从军营到乡村,改变的只是战场,不变的是永远的责任。他始终不忘初心,以满腔热情“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战场” 上,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立志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扎根基层永葆军人本色 乡村振兴再立时代新功

陈能亮,吕梁市中阳县人,中共党员,2004年12月入伍,2006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6481部队,现任中阳县枝柯镇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不怕吃苦、永远向前的良好政治素养和过硬作风,陈能亮处处冲在一线,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实干奉献、锐意进取。

对有劳动能力却无技术的村民,组织参加护理护工、创业带头人、剪纸刺绣、养殖业等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0余人次,已成功就业30余人;对有养殖意愿但缺乏资金的帮助申请小额信贷,对有技术基础的帮助壮大作坊,不断增强村民“造血”功能,助他们劳动就业稳定增收。

同时协调村周边企业,为脱贫户、边缘户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针对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边缘户,积极落实低保、养老、电价补贴、医保代缴、健康服务等政策,每人每年兜底保障8千余元。

陈能亮积极推进易地移民搬迁、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400余户1200余人喜迁新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在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枝柯镇“五星党支部”,他本人也被枝柯镇评为“创业先锋”。

退伍不褪色 老兵永远跟党走

李五,吕梁市柳林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6481部队,现任柳林县西王家沟乡新民村党支部书记。

脑海里永远有任务,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在军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富民兴村,他就是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李五。

李五认为,要实现村子真正的富强起来,必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于是他用时3个月,收集整理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和管理方式有关资料5万余字,装订成册,发给每家每户宣传。在他的引导、带动和扶持下,养殖业、经济农作物已成为村内支柱产业,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事关居民无小事,李五全心全意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502户村民安装自来水、开设日间照料中心,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健康体检和午间休息等服务;全长7.8公里的新民—荣洼路段修路工程沿线涉及119户征地问题,他带领两委成员全程跟进,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最终妥善解决征地困难,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他一直以退伍军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严谨的作风和坚韧的品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心系群众冷暖 绘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刘永明,吕梁市柳林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12月入伍,1998年1月退役,曾服役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武警支队,现任柳林县陈家湾镇西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在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刘永明始终用行动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使命,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实现从一名军人到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蜕变。

他组织新建了集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红白理事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大楼;对全村3路9街18巷环境卫生进行绿化、净化、美化,拓宽硬化3条7500米的进城入乡公路;铺管引水入田,架设兴建500余亩移动式滴灌工程;拓展千亩谷子示范基地,建成“绿垣”、“银垣”、“丰垣”三个生态农业合作社;“5G”网络全村覆盖、班车进村、电子商务等一个个产业发展新举措在西垣村落地生根,一起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

针对村大养殖少,人多就业难的实际情况,刘永明创新“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管理模式,为全村百姓拓宽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无论何时,刘永明都冲锋在前,竭尽全力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永葆军人本色,续写人生的新篇章。

为民守初心 续写老兵情

马锋锋,吕梁临县人,中共党员,2000年12月入伍,2005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8313部队,现任临县木瓜坪乡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走出军营,马锋锋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以贯之地为民办实事、纾民困、解民忧。

为解决“行路难”问题,多方筹措资金修建、硬化田间路,并安装56盏太阳能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为解决“炊饮难”问题,争取到煤改气项目,自来水管道实现升级改造,全村用上了天然气,家家户户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修建防洪水渠280米、争取资金翻修村办公阵地,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房、村医疗室。在他的努力下,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庄变了模样——房屋俨然、街道整洁、绿树白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助农增收,他变身“招商员”,在村大水沟建起水泥涵管加工企业,解决了部分老兵及村民就业问题;疫情防控中,他以身作则,放弃与家人团聚,有效阻隔疫情传播;2022年8月,临县遭遇特大暴雨,他连夜组织村干部逐户转移村民。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了百姓的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丹心一片保家国 勇当振兴排头兵

郝挨平,吕梁市石楼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3月入伍,1991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2938部队,现任石楼县义碟镇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日常生活中的郝挨平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品质,他依托党支部为全村217户4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35户移民户99人顺利搬迁,协调并安置移民户稳步就业。通过同县直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沟通、争取镇政府的支持,投资40万元,修建留村、贺家坪两座过水桥,投资10万元,铺设贺家坪村水泥路2公里,改变了这两个自然村每逢雨季雪天农民芒种收割无法出行的历史;投资20万元,先后对留村村委7个自然村人畜吃水进行了全部改造提升。

作为留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留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石楼县“五好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吕梁市“五好支部”。

郝挨平在部队时是个好兵,在村委同样是个好“引路人”。他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努力探索适合留村发展的路子,利用留村独特的地理优势,聘请灵芝种植专家,深入每户种植户基地进行专业指导,涌现出了一批灵芝种植大户。通过改进技术,使灵芝种植提高了生产期,先后带动留村村委20余户贫困户发展灵芝种植,同时鼓励其他贫困户搞养殖,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他作为一名复员军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首,无论身在何处,身份如何转变,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永不褪色。

一份情怀,一抹三农梦

2011年12月结束了两年军旅生活的温万强退役返乡。退役后的温万强开始回乡创业,在生意见好的时候下决心放弃生意,回村任村干部。很多人不理解这一选择,当问及“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为什么要回村任支部书记?”这个问题,温万强真诚地说:“说实话,这是我的情结,生在这,长在这,我想为养育过我的这片土地做点事。军队培养了我,咱当兵的人要永远有个兵样子,我要让家乡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军营到农村,从军人到基层干部,脱下军装戴上党员徽章,角色变了,但不变的是军人的初心和使命,接续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担当。

任职后,“如何带领无资源、无产业、无地域优势的家乡发展致富”成了摆在温万强面前一道必破的难题。这位“90后”兵支书,敢想敢干,不怕困难、不怕辛苦让村民认可了他。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经过一段时间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了解了村情村貌后,温万强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一上任温万强积极开展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村“家底”更厚实,农民收入更殷实。郭家庄村清理合同110余份,清理机动地510余亩,收入13.1万元;清理建设用地164余亩,收入17.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30余万元。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多方协调,争取到400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朝从军,一生为兵’。今后我要始终践行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在产业上多下功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不断交上满意的答卷。”温万强坚定的和记者说道。 (李亚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