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秋游李寨

2023年11月03日 10:28:21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蔡晓霞

阳光温暖,枫叶泛红,秋意正浓之际,相约几位文学和摄影爱好者去李寨游玩,适逢李寨举办首届栖陇湾摄影艺术展,能欣赏到更多摄影佳品自然是最美不过的事。同行之中,楼师傅和蔡师傅已多次来过李寨,独我和另一位友人是第一次踏足山野,显然不知深浅,竟然自告奋勇想当司机,结果楼师傅连忙打断我的自荐:山道多弯,你还是不要开了为好。心里自然有点不认可,倒也没说出来。于是,由蔡师傅开车,一行人向李寨奔去。  关于李寨,临行前,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发现竟然有“山西第一湾”之美誉,因地处太行山南段,地势险峻、峰峦叠嶂,百里沁河,以九曲环绕而著名。

一路笑谈中,不觉已远离城市的喧嚣,行驶在乡野干净的柏油马路上,车很少、路很宽畅,空气新鲜,远处梯田层层、麦苗绿意盎然,途经两三个村庄,约莫半个时辰后,到达了李寨乡一个叫陟椒村的地方。

陟椒村

陟椒村,一眼望去,村不大,民房古朴,高低错落,颜色灰旧,看上去颇有些年代。进入村里,街道狭弯,巷道错综,石板铺就,参差不齐。步入院内,有村民在介绍山里特产、有村民在热情招呼参观,还有村民在摊粗粮煎饼,更有村民就那样安静地守候凝望。院落深深,待四处寻找出院处时,却又入得一院,原来这里的民房多为院套院、街套街,想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没有多少防范的,有的怕也只是街坊间的相互照应吧!同行友人抓拍着各自认为有意义的景致,我却停步下来,静静地欣赏已有些破败的屋檐下摆设的几个旧家什,看样子应该是从前的手工织布机,估计早已不能使用,堆放在院落里,在它的上面拖着一条铁丝,挂着几张已装裱的摄影作品,安静地悬在那里。作品或许是来自城市里的人们在梯田或村民小院参观时拍的景致,其中一张是一名衣着时尚的女子在挂满一树黄澄澄的柿子树下仰望的照片,画作很精致,而就在这张照片的旁边,一位满脸褶皱的老年妇女正在农家自制的柴火灶上忙碌地摊着煎饼,炊烟袅袅,热气腾腾,一张又一张金黄又薄脆的煎饼放在纸箱里,吸引着匆匆入院的人们驻足停留。  出得小院,临街小憩,斑驳的光影照在已掉落墙皮的院墙上,而墙上依次镶嵌的摄影作品倒显得亮眼起来。想想也是,一条窄而深的巷道、一段横竖不一的石阶、几间有些破落的上了年代的农舍,和着几幅闪着光彩的已装裱了的照片、三三两两偶尔停驻或观望的游人,甚好的景致,突然就让人心动,仿佛行走在时光的隧道里,忘记了现在和过往,独留下斯人的一声叹息。哦!时光,经年!

陟椒村还有一处四方八里都要去的地儿,叫陟椒三教堂。此教堂兴建于明嘉靖十五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若说起教堂,恐怕在当地也不少,独陟椒三教堂闻名百里,听说源于陟椒三教堂独特的三教合一。中国人的信仰似乎在这里有了较为合理的诠释:既有孔孟时期的儒家教化,又有太上老君的道家神明,却又遵从于佛家释迦牟尼的慈悲为怀;更为神奇的是,此教堂的庙门竟向东开。众所周知,天下庙门多朝南开,有一种说法为修庙时,庙址选在东面不远的山头上,正准备修建时,山头上一夜间长出了18棵松树,每棵大树都得5人才能合抱。当地人皆以为这是神意,把18棵松树视为十八罗汉的化身,于是将庙门改为朝东开。想象着美丽的传说,我们信步陟椒三教堂。  陟椒三教堂的庙门上方皆为木刻雕饰,足有四五层之多,仔细辨认,多为各种花卉,下沿则为双龙盘戏图案;而庙门下方由两个石柱托顶,石柱下方则由方形柱头支托。石柱镶嵌在柱头里,丝毫不差,恰如其分。走近了看柱头,四面皆有雕琢,细看有石狮,有儿童头像,又有飞鸟图案,形态逼真,美轮美奂。入得庙内,一座坐北向南的庙宇呈现眼前,庙里行人静默,朝拜的人三三两两不断。走近跟前看去,以四根石柱为支托,上方皆为木雕的正殿,布景似的现在跟前。抬眼向上望去,莲花正开,鸟儿飞翔,青龙缠绕,栩栩如生;正中处阴阳八卦之木刻浮雕,形态各异,乱中有序,处处彰显着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之精美。

进入大殿,中间塑像为释迦牟尼,左右两边为太上老君和孔夫子。我在殿前静默、停留、思考、凝神,想象着过往,注视着神人、君子,想象着一代又一代来此虔诚膜拜的人们,装下了多少念想和期望,从此地出去又开始了奋斗和漂泊。想必人若有了期许,便有了无尽的希望。

栖龙湾

栖龙湾,听其名,便知乃神龙栖息之地。民间传说的美好,自然源于景致的曼妙。一行4人向栖龙湾驶去,因蔡师傅多次来过此地,所以,一开始便提醒我,弯多路窄,若不想看景,就闭上眼睛休息。我自然不会在意,如不看景,来此做啥?于是放眼四望,尽收美景。不多时,山道逐渐陡峭,弯也多而急起来,不经意间看向崖下,不禁抖擞了一下,车和人仿佛飘在空中,此时对面恰驶来一辆车,蔡师傅又在夹缝中行驶,让人情不自禁地呼叫起来:这可真是山路十八弯哟!不料蔡师傅却说,哪里只有十八弯,仔细数去,怕有九九八十一道弯了!车在山道中小心翼翼地行驶着,偶或瞟向远方,只见蜿蜒的山道如正舞动着的龙盘行在峰峦中,而沁河360度的急速旋转又如一条丝带缠绕在红绿相间的山水画间。想象着在山的那一头是什么、弯的尽头是什么,莫非真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如此景致,美煞人也!竟舍不得再往前行,于是,停下车来,各自忙着选景、抓拍。可惜的是,虽阳光正好,雾气却将群山缠绕,远山和松林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虚无缥缈起来,无法拍摄到栖龙湾更加清晰的真貌。众人只好放弃取景,继续前行。山路愈加陡急,崖边虽设了护栏墩,每至急弯处临山崖一边时,我便将目光赶紧收回,不敢远眺。  兜转之间,已行至半山腰,先前模糊的景致此时却清晰起来,此刻再看远山,却多了些温婉的气势。百里沁河也更加明朗起来,原来依旧是清凌凌的河水,想到在峰顶处看见河水的深色有过的一丝叹息,不禁暗自笑了。车在山路中继续蜿蜒前行,此时举目四望,车与人皆在景中,早已成画中之景。忽想到山顶处拍照之人的镜头中,我们已俨然成为山水画中之一景,不禁美哉!真可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转过无数山道陡弯后,终于行至弯底。此时,恰逢一列火车在沁河大桥上呼啸而过,不远处的河滩上一群山羊正自在地啃吃着河草,一行人速停下来,赶紧抓拍。不知这样的景致曾迷倒过多少游玩此处的行人:静静流淌的河水、穿山而过的火车、恣意行走的羊群、挥舞羊鞭的牧羊人,一辆车、几个驻步仰望的行者,远处是起伏连绵的山峦,高处是飘着云朵的蓝天,静谧的山水间,唯沁河水潺潺流过的声响、山羊此起彼伏的叫声、火车的轰鸣声,人是醉了,山水也醉了。何处描景致?  恋恋不舍移步之际,才感觉到了腹中早已空空。抬眼寻去,不远处竟有几幢农舍,走近处,原来是山中村落。村不大,几十户人家,房屋老旧,想必已有些年代。小村的名字很好听:度假河村,不知是村随人意,还是景随人意。一行4人正要寻找农家乐小饭馆时,一位大娘远远向我们询问:是不是找吃饭的地儿?我们赶紧上前搭讪。老人笑眯眯地招呼着:来吧,来我们家吃农家饭!管饱的,一人只要10元。不想冷落了老人家的好意,一行人最终踏进了农家小院。

一进去,满眼金灿灿的玉米挂满了小院的屋檐,硕大的南瓜随意堆放在墙角处,窗台上则摆满了火红的柿子。大娘忙碌着做饭去了,家里的老伯热情地介绍着他们的家、他们的子女、村里的人们、来过这里的客人,又忙碌着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碗热水。约莫半个时辰,一碗弥漫着南瓜香的饸饹面出锅了,老伯将自己家里酿好的芝麻盐、韭花酱、辣椒酱摆放在小桌子上,让我们随意品尝。众人正吃着碗里的饸饹时,两位老人又去柴火炉旁往锅里压饸饹。说到晋城本地的饸饹,想必当地人最拿手的便是将南瓜和粉条作卤的饸饹面了,没有大肉又少油的农家饭却浸透着一股柴火味道的清香,让人不觉间吃了一碗,正想着再加吃一点吧,老伯一下子却又给盛了一碗,于是在半推半就之间,饸饹面早进了肚子里。想想便美,远离喧闹的城市,在沁河边上一个山林深处的小村落、一户安静的小院里,随意地吃着一碗南瓜味的饸饹,无论是主食还是配料,皆是农家人的本色,不知要比那满是油渍的美味佳肴胜出多少。这样的时光里,一行4人吃罢后,自然在小院里闲谈起了古今,柴火炉旁炊烟袅袅,山村静谧,偶有鸟叫,犹如时光在此停留。  终于,要起程了。大娘和老伯一路远送,山里人家,儿女又远在他乡打工,偶有游人光临,老人便稀罕得要紧,想必日子过得也逍遥自在。

山林枫叶

李寨的美,不经意间却是处处彰显。  返程路上,早已红透了的枫叶缀满山林,放眼望到的地方,红叶或铺满山峦,或点缀其中,洋洋洒洒一路变换。这才发现,群山峰峦间,真乃是移步换景,一山一色、一林一景、一树一红、一叶一样,皆成景致,景却不同,美不胜收,目光所至,漫山红透,夕阳仍在轻重涂抹,人不醉景已醉。好一个红叶漫山!那红叶在半坡里、群峰顶、山腰中、崖壁上,铺开了,烂漫着,散发着光芒,横看犹如一簇簇花火,顺山势无尽绵延;侧看却又如一抹红艳的布帘,静静地挂在峰腰间;远看则如一抹云彩在天边飘浮;近看却是一片片渲染了四季风雨的红叶,浸透着霜打的斑驳,让人顿生怜爱。

在夕阳下、在麦田里、在柿子树下、在乡间柏油马路上,我们尽情地拍照着,留下长长的影子,定格景致,如此美丽,绽放心情,岁月安静,让人尽想把留住时光。  李寨,李寨!秋天的李寨,着实娇艳可人,恰如同返程路上那一树火红的柿子,让人久久不能忘却,难以割舍。

我会长久想念这个地方的。已是暮秋的李寨,却是如此生动、大气,透着古朴、自然。在乡间田野、在沁河湾底、在香烟袅袅的陟椒三教堂、在古朴安静的农家院舍、在红叶漫山的峰林,到处流淌着美景。  如若成行,不知冬日的李寨,又将会是如何的景致?

梁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