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槐树的千年守望
——记“槐花之乡”石楼县永由村的乡村振兴路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石楼县裴沟乡永由村因4000年的古槐树火出圈,又因槐花节声名大振,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及槐花节的机遇,近年来,永由村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突破性变革,从过去无名村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记者走进永由村,探寻这棵古槐树千年守望下的乡村振兴路。
千年古槐的新时代风采
2023年11月底,驱车驶入永由村,刚进村口就看到迎面走来一位老人热情打招呼,“是来看槐花树的吧?往前走就在村口。”
永由村的千年槐早已耳熟能详,记者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盘踞村口的古槐树,相比夏日的枝繁叶茂,粗壮的树干与枝条,披着冬日暖阳,顶着凌厉的寒风,显得更加古朴沧桑,宣示着一种生命的倔强。
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可见其口碑和价值。仔细端详,树枝无比粗壮,似盘曲而逸飞,如神龙冲天欲起,若巨蟒回首望月;树皮极其粗糙,凹凸不平,树根裸露深且壮,据说曾有八个壮汉手拉手,犹不能环抱其身。
历来围绕古槐的故事众多,譬如天赐神槐、苍龟护槐、天开神眼、古槐移民等10多个传说故事妙趣横生,但对于古槐的寿辰几何争议颇多。据永由村党支部书记穆海则介绍,前几年,村里请来了专家对古槐树进行鉴定,古槐树属一级古树名木,树高12米,胸(地)围10.45米,冠幅平均11米,但民间传言:“古树千年一枝花”,寓意一苔可见证一千年历史,而永由古槐,因有“四个枝苔”,故当地人传言有“四千年仙寿”之说。
穆海则回忆说,“在我记忆中的,只要村里有谁家孩子或大人生病了,都会在大槐树前跪拜,祈求平安健康。”在永由村村民眼里,古槐树就是村庄的生命图腾,更是村民信奉的“神树”。承受着村庄的烟火祭供,庇佑一方风调雨顺。
目睹古槐,根系粗壮,向上望去,枝桠横逸。春夏秋冬,百转千回,古槐与村庄彼此守护。为保护古槐树,村里很早就在古槐四周围起了栏杆,为古槐腾出了更多的生长空间,而古槐把村庄的喜怒哀乐藏在树身,化为一圈圈年轮,用无言为这座美丽村庄带来新的希望。
永由村因古槐焕发新活力
“今民有祈百世福,古槐无语千年寿”,在古槐树旁设立的小祭祀台上这句对联印证着当下永由村的境况。
站在古槐旁边放眼望去,周围的村民房屋家家户户都换上新的屋顶,阡陌路均已水泥硬化,干净整洁。金黄色的玉米堆满了屋顶,一缕轻烟向远飘去。
2018年,石楼县委、县政府聘请浙江大学长江学者领衔的专家团队,在对永由村立地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村情民情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村列为永由村发展目标。
要盘活乡村旅游经济,首先提升村容村貌。以古槐为中心,村里进行了扩建改造升级,累计争取投资700余万元,对古槐广场改造,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广场文化墙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广场下水道、污水处理站、公共厕所、村容村貌整治、村庄绿化、硬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 6年大刀阔斧的改造,和后续的绣花功夫,永由村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节节攀升。今年69岁的村民王学堂,7岁跟着父亲从河南逃荒到了永由村。他说,“近几年生活越来越好,村里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每天吃得饱喝得好,千年古槐已经成为我们村的名片,来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让我们这一辈守村人看到了希望。”记者追问是“什么样的希望?”老人补充说,“是给我们永由村的子子孙孙打下基础,是永由子孙的希望。”
过去的古槐是“一枝独秀”,如今,围绕着古槐树衍生出了新的变化,平整开阔的小广场,整齐划一的绿化,还有溪水陪伴,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交相辉映,为永由村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产”融合拓宽振兴之路
“曾记得,去年初夏五月,永由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回忆起石楼县第四届槐花节,穆海则仍然记忆犹新。正是依托永由古槐,以永由村为活动中心,石楼县先后成功举办四届槐花节,穆海则感叹,“真的是一届比一届盛大,一届比一届有成效!”
槐花蜜、槐花饼、土特产等等一批创业人士,一项项产业应运而生,乘势而上。永由村的名声逐步提高,名气上去了,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提升接待能力,完善旅游相关配套,使慕名前来永由村的游客,出入便捷、吃住如意。
第一件事就是修民宿,考虑到过去村集体经营出现的种种问题,村里决定交给外人运营。张鑫辰是土生土长永由村人,也是村里走出去的能人,虽在外闯荡多年但对村里的情况时刻牵挂着,得知村里公开招标修民宿项目,他抱着回报家乡的梦回村投资兴业。目前,他带领公司积极运营,精选了古槐广场附近集中连片的10余处民居精心打造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风情的民宿,同时在民宿区发展庭院经济。
同步进行的还有另外一项大工程,对普济古寺翻修。沿着村里的循环公路盘旋而上,万亩槐花林基地非常壮观,可以想象到那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那“花瓣纷飞”、“五月飞雪”的场景,以及用槐花精制的美味佳肴,心中不免暗暗“写下明年与槐花的约定”。从山上蜿蜒而下,普济古寺旧址就坐落于山腰。电锯切割声、瓦刀砌砖声回响在山坳深处,数名工人正在对寺庙进行维修。据专家考证,寺内残存壁画为明代绘制,其建设年代更早。
穆海则说,“将以永由古槐和普济古寺等古树建筑为依托,每年在节日策划打造如拜古槐、唱古戏、转九曲、闹秧歌等传统民俗活动,其次利用万亩花海基地,果树园、黑猪、蜂蜜养殖等基地,力争把永由村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走出一条旅游富民、生态富民、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拨地凌云慨以慷,千年傲立阅沧桑。如今虎踞永由村的古槐树以优美的姿态在唱着新时代的歌,它已经不仅仅是家乡情感的寄托,是文化符号,更是产业符号,振兴符号,是新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