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胡堡村
数字技术照亮乡村振兴路
□ 本报记者 梁瑜
“俺们村的老年人,都配备了智能手环。”面对记者采访,方山县胡堡村张老汉笑逐颜开,“瞧,这个智能手环,不但有手表功能,能看时间,还能进行健康监测、行走计步,每天走的步数都可以记在上面。用这样的手环,对俺们的健康有好处!”
近年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帮助下,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成功申报省级数字乡村示范村。帮扶工作队指导村里,按照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建设要求,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导入乡村治理,创造了乡村振兴的科技新模式,大大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要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需要夯实基础,更需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现在胡堡村,为老年人配备智能手环后,就可以对老年人的心率、血氧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并提供报警功能。方山县医疗技术升级后,通过动态监测的健康数据,可以对接方山医院,提供患者的基础健康数据,为医院的诊疗提供依据帮助。
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根基。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致力于向高效、集约、智能、安全、绿色方向发展。加大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县域及乡村地区加速千兆宽带、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广大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建立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信息库,发挥数据对管理决策的重要支撑作用。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系统,搭建集消费、就业、教育、医疗服务、人居环境于一体的数字乡村信息应用服务平台,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数据共建共享。
为了促进高效农业,推动产业振兴,胡堡村在甜糯玉米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厚植数字化元素,打造农业产业一体化数字管理基地。占地15亩的甜糯玉米种植加工产业园建设已接近完成,将带动周边乡镇、村庄发展甜玉米种植5000余亩,惠及农民2000余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打造全新农业产业增值链。
据了解,我市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抓模式,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吕梁样板。制定《市级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实行当年规划、当年实施、当年建成,2022年度全市14个村创建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其中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成为省级示范村。2023年在每个县市区均打造1—2个数字乡村试点,同步实施第八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分类开展农村千兆网络建设和5G网络覆盖工程,推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