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人生印迹彩斑斓

——序培森君人生图文集《历史的印迹》

2024年08月11日 10:26:4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 梁镇川

日前,张培森先生的长子张力英,将《历史的印迹——张培森人生图文集》样本送至我家。手捧厚厚一册图文并茂、五彩斑斓的图文集,逐页欣赏、阅读,诸多感慨涌上心头。只见在卷首的空白页上,赫然标有“序言,梁镇川”的字样,分明是不言之邀,不容推卸,心照不宣,交情可见。

确也该写点儿文字,以表贺忱!

培森与我是同庚、同乡、同学、同邻、同事。如此“五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 ,经历了近七十年的沧桑岁月,交情甚笃,过从甚密,该写的东西太多了!连日来,清夜静思,往事如烟,脑海里油然跳出几个拨动心弦的镜头。

镜头之一:1958年,在孝义中学礼堂,表演儿童舞蹈《抢板凳》的场景。红色帷幕拉开,在“咚咚呛,咚咚呛”欢快的锣鼓声中,前面一个扎朝天辫儿的小顽童双手举着板凳的两条前腿;后面两个俊俏的小姑娘,一左一右举着板凳的两条后腿,踩着锣鼓点儿蹦蹦跳跳上场了。接着是三个儿童她占他抢,争坐板凳的舞蹈,活泼欢乐、稚趣横生的表演,赢得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个英俊小顽童的扮演者,就是张培森。

这个镜头,是张培森学生时代优秀形象的生动写照。他容貌清秀,身材高挑,多才多艺,品学兼优。初、高中时,1961加入共青团,担任班学习委员、孝义中学学生会文宣部部长兼校文工团团长。考入太原工学院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被评为院“三好学生”、系“五好团员”,被选为院学代会代表、系团代会代表。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城大专院校赴京参观学习团”,赴首都北京参观学习。张培森的求学生涯,一路走来,亮点多多,可谓同学中的佼佼者。

镜头之二:1977年元月,我从左云县调回孝义县委办公室工作,与张培森相会的场景。正在值班的干事马永贵,笑得露出了虎牙,迎上来紧握我的双手:“嗨呀,你可来啦,俺们早就念叨上你啦!”闻声从里间跑出来的张培森,笑眯眯地打量了我一番,热情地拉我坐在靠椅上,慢声细语地说:“你回来啦,咱们又可以日伴君王了。”同龄故交们见了面,不免喷烟吐雾,神谝海聊。谈话间,知道张培森生有四个儿子,我生有三个儿子,马永贵生有两个儿子。三家十五口人就有十二条“棍儿”,不禁哈哈大笑,一时在县委大楼里传为佳话。

从此,我便和张培森同事于孝义县委机关。

张培森是1975 年从临汾钢铁公司调回孝义工作的,先后担任县委办公室干事,工交政治部干事,县经委办公室主任,生产组负责人,县工业局副局长,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孝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县级)。

培森担任孝义县年入选60万吨洗煤厂筹建处主任期间,完成了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土地征用、铁路专用线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

培森担任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期间,为协调全县各部局、各乡镇;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撤县设市、307国道连接线建设等,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培森担任孝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党校工作创一流的同时,克服困难,集中精力,进行了建校搬迁工作。1998 年9月,占地20 亩,投资 800 余万元,建筑面积达 1万平方米的新党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主楼、配楼、报告厅、餐厅、厨房、锅炉房等,各项设施完善齐全,真正达到了省委要求的有教室,有办公室,有图书资料室,有食堂,有宿舍,有文体活动场所的“六有”标准;校园内还建有职工集资的三幢家属楼。新党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县级一流党校。他为人诚实谨慎,办事思谋周全,多次受到“筑路功臣”“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表彰,荣任市人大代表和党代会代表。

镜头之三:2002年5月1日,张培森为他的“双胞胎”儿子张力健、张力明,同日举办婚礼。张家小院门口,贴着他特邀我编撰的大红喜联:

双龙双凤双成佳配双喜临德宅

同胞同胎同结良缘同日灿华堂

横批:巧合天成

这在邻里他乡、方圆百里,确也罕见。

是的,张培森与夫人赵振玲精心培育的四个儿子,以及四个儿媳,个个学有所成,业有所创。长子张力英,共产党员,工程师职称。1997年开办孝义市东方旅行社,首开孝义旅游服务先河。2004 年创立山西广通园林公司,关注“爱心工程”,先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37人,共资助 40 余万元。次子张力雄1986年以孝义县高考(理科) 第一名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硕士,共产党员,曾就职于国家监察部,1997 年以来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系统内工作,先后担任广州海洋馆总经理、国寿事业投资公司总经理等职。双胞胎三子张力健、四子张力明,一个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系,一个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分别就职于北京、太原。

张培森恪尽孝道,百忙之中尽心尽力陪侍老母99岁寿终。至2022年前,全家20口人,五世同堂。孙辈儿、媳,皆为大学本科学历,分别就职于北京、太原等地。人生有此长辈儿孙,个个奋发上进,合家幸福美满,可谓凤毛麟角,夫复何求!

张培森次子张力雄在《父爱与家风》一文中,这样写道,父辈们所倡导的“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这些准则,貌似与时代渐行渐远了,但长远来看总会使人受益,正如古人所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诚哉斯言,知父莫如子也!

三个意趣横生的镜头,弥补培森君人生印迹的空缺,以兹引发在下的一些感慨,聊以为序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