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基层报道员要学会“三心二意”

□ 李乃全

2024年11月09日 10:23:38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作为基层的一名新闻报道员,多年的写作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拿好手中的笔杆,用好手中的镜头,写出让自己有获得感、让干部群众有幸福感,让读者有认同感的好新闻,需要细心观察,专心倾听、用心撰写。只有把握好文章的新意和立意,才能讲好基层故事。

细心观察基层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今,一些基层报道员觉得基层生活每天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或者与众不同的新闻点,其实不然。只要基层报道员打开视野,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源源不断的新闻点。比如,单位担负的任务最能直观地体现出日常工作的重点;单位的文化氛围建设可以展现单位的精神内涵和精神风貌;深入挖掘干群之间的小故事便是一篇有温度的小特写……报道员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要打开思路,不要把新闻报道的内容局限于事务性工作,经常性活动。只要留心观察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能找到新闻报道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的切入点。

专心倾听基层声音

既然是写基层单位干部群众的故事,那就要多听听干部群众的声音。基层宣传报道的受众是广大干部群众,干群的眼睛是雪亮的、智慧是无穷的、故事是动人的。基层干部群众的话语也许没那么华丽,却是其内心想法的真实表露。我们的宣传报道,要少一些唱高调,多一些烟火气,只有习惯于俯下身子和基层干群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才能知道大家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们的文字才会有人情味、接地气,才会对照“泪点”、找准“痛点”、捅到“笑点”,大家才愿意看、看得懂、看得进。

用心书写基层故事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说:“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新闻报道简短精练,因此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反复斟酌。我们的新闻报道虽然写的是基层故事,但不能如流水账一般平平无奇,只求单纯地讲明白事情,而是要通过描述事情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使之发挥出积极正面宣传鼓动作用。同时,基层报道员一定要有严格的职业操守,切忌弄虚作假,始终秉持对事实负责,对单位负责的原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反复推敲,用心撰写,用有限的篇幅把文章主旨表达清楚。

提升宣传报道的立意

新闻报道工作很多单位领导十分重视,这就为基层报道员提供了便利,就需要克服“绳短不能及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的心理障碍,纠正那种“只吹号,不冲锋”弊端,须把强化内功作为必修课,始终站在宣传报道正能量上撰写稿件,既要做到抛砖引玉,又要深入新闻素材的核心深处,抓住关键要害,提高站位,力求深刻,真正凸显出新闻报道的价值,让其更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可读性,将新闻报道打造成展现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发展、反映干群生活的窗口,传播新人新事弘扬新风尚的好故事。

注重宣传报道的新意

基层一般性、事务性的工作较多,如何把“旧饭”炒出新口味,功夫还是要花在“配料”上,既要紧紧围绕“饭”这个主体,又要跳出“饭”的一般做法。所谓“配料”,就是新闻的切入点,切入点要小、要新、要奇,不仅要加强思想和内容上的创新,还要加强形式和手法上的创新。比如,同样是体能锻炼这项常见的生活琐事,既可以突出健身的创新点,也可以着重刻画典型事例,把人物写活,发挥出报道的宣传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