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富贵永和王

□ 吕世宏

2024年11月09日 10:23:5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汾阳二王府,东府庆成王是闻名天下的百子王,到万历时期人口繁衍达数千人。而西府永和王就默默无闻了,甚至于目前找不到愿意认可是永和王后裔的家谱。然而,今人万万没有想到,根据《顺治汾阳县志》发现永和王在汾阳拥有的耕地面积竟然是庆成王的六倍多,达到十八顷之多。十八顷是什么概念呢,号称拥有天下肥差的曹雪芹家被抄家时全部八块土地总共才十九顷。而永和王仅仅一个汾阳县就有十八顷之多,如果将其外县土地也算进来,永和王有记载的竟然有106顷以上的耕地,财富值在曹织造的六倍以上。可以这么说庆成王儿子多,永和王银子多。

永和王的三次发迹

那么,永和王为什么得到如此多的赏赐?也许“永和”二字给他带来了福禄。永和、长安都象征着安定团结,这是朝廷之盼。研究发现,永和王第一次发迹是在明英宗时期。《明英宗实录三》记载宣德十年(1435):“赐永和王交城、祁县二地八十八顷有奇。时永和王济烺奏原赐随侍官军一所,受有屯地,今官军改调,屯地空闲,请为畜牧之所。上从之”。文中交城牧区即今关帝山本名官地山,关帝山数万公顷的土地都隶属永和王群牧所,足以肯定永和王财富甲晋府。

宣德十年,明英宗继位,年仅九岁,太皇太后张氏理政,取消了晋王千户所。当时永和王朱济烺年方26岁,正是英武之时,大概张太后有培养永和王之心,或者期盼国家长安永和,一次性地赏赐给永和王八十八顷有奇交城祁县土地,加上汾阳境内的十八顷,这样他拥有106顷多的耕地,并在吕梁山中拥有辽阔的官地山军屯群牧所,当时晋王在蒲州的群牧所处于割除状态。永和王万亩耕地,辽阔的吕梁山群牧所,妥妥的山西首富。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已经去世,永和王是当时少数存世的朱元璋嫡孙。

永和王第二次发达是在正德时期,“正德二年,永和王表桻奏:原赐随侍官军近改隶太原卫,乞取回仍听管束,改作群牧所如旧,轮戍大同。”正德帝对永和王这一特殊要求特殊对待,恢复了永和王吕梁山群牧所,恢复了永和王排军对大同府的轮流守卫。永和王为什么对汾州卫轮守大同感兴趣呢?应该是为了获得盐引,有利于控制晋商,巩固了永和王的财富,可谓泼天富贵。

正德十三年年末,正德帝仿舜巡从绥德离石汾阳回京,永和府乐工刘良女被正德帝选为皇妃,永和王府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德帝来汾州的时候,老永王刚刚去世永和王府太子负责王宫管理。当时东府第四代庆成王朱奇浈六十多岁了。嘉靖元年,王琼奏庆成王朱奇浈已经生了七十个儿子,王琼不可能进入庆成王宫去点数,所以七十其实是最少七十个儿子,朱奇浈高寿八十多岁,按照这个速度十年后增加二十几个儿子是可能的。所以王世贞记载庆成王百子说是成立的,是有历史依据的。三代四代五代庆成王都长寿多子,据说得异人传术,实际上可能掌握了妻妾排卵规律。因第四代庆成王百子事件,朝廷首次出台了对藩王妻妾数量的限制。

永和王第三次发达在嘉靖时期,两次捕获白鹿麒麟瑞兽。因白鹿朝贡,永和王获得“常服”之赐。赐服,古代是非常荣宠的,明代“常服”指帝王之服装,天下藩王恐怕没有第二件。明嘉靖二十四年实录记载:“永和王知燠进白鹿,贺万寿圣节。礼部请告献祖庙,百官称贺。上曰:瑞应白鹿,诚荷上天眷锡。依拟吉日告庙,免称贺。赐永和王常服一袭,银五十两,纻丝(金丝)四表里”。八月十日是明世宗生日“万寿圣节”,朱知燠从汾州千里迢迢送上祥瑞物白鹿,轰动全国百官称贺。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七月永和王又向朝廷又献上白鹿一头,与上次获鹿间隔二十年。永和王为什么能两次捕获珍稀的“白鹿”,自然与永和王家族拥有汾州北“官地山”有关。

永和王有新旧二府,老府在汾阳城西北上义坊(今汾阳医院),东西向街可通庆成王府,叫二府街,今存此名,是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嘉靖三十四年左右第七代永和王南迁到安静坊建设新宫,今名西府街,同时建设巨大的游乐园。朱小溪《永和王东江新建西宫宴》曰:“琼宫端不让蓬莱,玉藻金葩上苑开。花萼楼前酧酒兴,沉香亭里斗诗才。朱霞摛耀灵光殿,青锁银铺歌舞台。坐对梁园宾客盛,王人谈笑有邹(阳)枚(乘)。”孔天胤诗《题西斋新宫及园林》记载了永和王新宫和公园一起修建的盛况:“广厦肃高明,长廊严序清。调银题榜正,琢石砌阶平。宾榻华榱荫,庭柯宝树荣。惜无文考笔,来赋鲁宫成。园林多逶迤,台榭复参差。种竹开三径,栽莲凿二池。绿槐邀对酒,红毯坐敲棋。触景皆成乐,惟应费好诗”。永和花园地理位置在永和府之周围,今存西府街花园院地名仅为天乐园之一角。诗中的白云洞、第一山、承露台、灵光殿、花萼楼、沉香亭、东江西宫等景点,我们猜想永和王花园一定也规模宏大,景色迷人。就这两首诗歌来看,将永和花园比喻为汉代上苑、蓬莱、梁园、鲁宫等等堪称三晋第一。孔天胤《五日宴莲社宗英》“宗英”两字说明永和府的青莲诗社里确有不少女眷参加。永和王捐资修缮小相灵岩寺塔,却因为建设新宫拆毁了善昭祖师塔,理由是“塔居虎位,与王府不利”,也是受了风水先生的忽悠。

永和王墓地

永和王不仅有丰富的土地,拥有的墓地也是辽阔的。永和王墓地主要在子夏山之阳,以太平里为核心,北到小相里,西到池定里宋家里东南到太平里辽阔的地域,以今金井村为地标,相传金井村为其守墓人所居。因西北墓区容量不足,第八代九代永和王墓地转向西南三泉一带。康熙《永和县志》认为“永和王食邑永和县”,永和县令王士仪两次前往孝义县拜永和王墓有诗吊之,其一:“圪卓山川古晋疆,松楸无树锁残阳。行穿石径枫香老,踞隐铜驼草曼长。窑洞但瞻三世佛(今人平基伐树建寺而墓犹存),土堆谁识永和王。漫题二百余年事,禾黍离离泣路旁”。其二《戊子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日再谒永和王墓》曰:“伤心岂独为三秋,重见铜驼忆旧游。半绿半红今日树,相呼相应昔时鸠。夕阳远道催羸马,薄暮寒风冷敝裘。麦秀那能欹帝子,聊沽村酒酬荒邱”。王士仪,贵州人,在山西为官,对永和王故事和炙手可热的扬州盐官江宁织造曹寅之间的秘密必有所闻,其吊永和王墓的诗歌是与曹寅暗酬,孝义圪卓头墓地是第九代永和王墓地(也可能是永和王母亲之墓)。长安即永和,《红楼梦》里长安县距离长安都“百里之遥两日功夫”,这个距离指汾州城与永和县的距离。永乐十二年庆成王永和王迁居汾州的,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才迁都北平,也就意味着汾二王得号南京,来自朱元璋所赐,《红楼梦》南京有宁荣街正是此寓。笔者认为《红楼梦》里荣国府财富胜过宁国府,也是永和王富贵之原本。

山西巨富永和王的后裔之所以无记载,与康熙梦见猪吃康事件有关,台湾朱一贵起义,号称永和王,康熙大怒秘密搜捕永和王后裔,永和王后裔从此消失不敢认祖,汾阳杀朱巷恐怕是给永和王后裔准备的。

历史沧桑,往事成谜,有心之士,考得其真。今日汾阳,永和王遗迹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西府街地处汾阳城商业核心地段。汾阳政府府前街也被命名为永和大街,而永和苑、雍和苑等小区濒临最为核心的城市广场,特别是二府街被批历史文化街区有待开发。富贵永和王,百子庆成王,富贵传佳话,宝玉驻风流。愿汾阳大地承其福泽,祝三晋人民幸福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