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促进城乡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四论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吕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上有更大突破。
刚刚闭幕的市两会强调,要“着力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宜居宜业之城”,为我市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用切实行动抓好落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有序推进。吕梁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大规模推进、“口袋公园”惠民开放,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一批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自然村全覆盖,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火”了起来,县县通高速,吕梁北京动车组开通,瓦日铁路吕梁段客运开通……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归属感越来越强、自豪感越来越足!
但城乡融合发展群众关注多、期盼高,我们在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领域仍有欠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必须奔着问题去、迎着期盼走,牢牢把握市两会提出的战略方向,以做强中心城区、抓好县城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为四大支点,抓点促面打造更多新亮点、新看点,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要做强中心城区,打造要素集聚强磁场。中心城区是城乡融合的“动力引擎”,要坚持老城提质、新区建设“两手抓”。加快老城片区改造步伐,加快供热、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市区供水、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建设。要完善新区功能,加快布局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要畅通交通脉络,精心管理,完善老城新区的衔接。
要抓好县城建设,构筑城乡对接主枢纽。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载体。要积极推进以县城建设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打造既具现代气息又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县城。
要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强则全市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瞄准主攻方向和细分领域,因势利导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县域特色产业,支持每个县聚焦2-3个主导产业深挖潜力、培育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全力提升县域发展质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要推进乡村振兴,夯实融合发展根基。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的“压舱石”。要聚力夯基础、增动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做优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打造“吕梁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持续推进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要抓好乡村文明实践,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城乡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需要持之以恒、系统推进。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宜居宜业放在首位,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绘就吕梁共同富裕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