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街上村 古村新韵

□ 本报记者 王艳

2025年03月26日 10:27:37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在离石城区往东35公里之遥,静栖着一处令我情牵意萦之地,那便是吴城镇街上村。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时光宝盒,每次靠近,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看到岁月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我与街上村的缘分,始于那些积满灰尘的历史书籍。当我第一次知晓战国时期吴起在此筑城的故事时,心中便种下了好奇的种子。想象着千百年前,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吴起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在这片土地上筑起坚固的城池,那是怎样的壮志豪情与英勇无畏。而如今,我站在这片土地上,虽不见当年的硝烟,但那股英雄之气似乎早已融入每一寸泥土,每一块石头,让我对这片土地肃然起敬。

当我踏入吴城街上村,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古老梦境。四面环山,河流蜿蜒而过,村庄依山水之势静静伫立,那布局中透着的“天人合一”的智慧,让人心生敬畏。

沿着三里长、两丈宽的明清古街前行,脚下石板路虽已斑驳,却仍能感受到往昔的繁华。街边店铺林立,从街头的老爷庙和东台,到街尾的骆驼店、客栈,鳞次栉比的建筑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驿城古城墙犹如龙须,在风中诉说着过去;石板街和两侧店铺是龙身,承载着数不尽的故事;周围的娘娘庙、财神庙等像龙爪,稳稳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漫步其中,恍惚间,商旅的身影穿梭于街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清脆的驼铃声在耳边响起,与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每一步,都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逆行,探寻着那些被遗忘的时光碎片,感受着这个古村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村里的民俗文化,是我最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春节的时候,村民们身着鲜艳的秧歌服,手中舞动着绚丽的彩绸,在欢快的鼓点声中尽情地扭着秧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村民们质朴的热情,大家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彼此的心田。庙会上,那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碗团、香气四溢的酥脆油糕,让我的味蕾沉浸在一场美食的盛宴中。我好奇地看着那些精美的剪纸和手工编织品,对村民们的心灵手巧佩服得五体投地。戏台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让我如痴如醉,我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欢笑,时而落泪,完全沉浸在那个充满传奇与悲欢离合的戏曲世界里。

然而时代的变迁也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挑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我曾亲眼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缺乏维护而逐渐破败,传统的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年轻的村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离开村庄,往日的热闹与繁华似乎渐渐远去,这让我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幸运的是,2016年街上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23年9月,街上村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六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就像夜幕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村里的两委班子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深知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努力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他们认真地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四处筹集资金,引进专业的团队来修缮古街和古建筑。在他们的努力下,古老的村庄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在政府的支持下,街上村在现代建设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村庄多次荣获区级先进村、吕梁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还连续八年被评为吕梁市市级五好党支部。2019年,300万元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发展保护项目启动资金让古村的保护工作如虎添翼,明清古街得到了精心修缮,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兴旺。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街上村的临街门面焕然一新,方石街道显得整洁而美观。随着污水管网的成功铺设,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切令街上村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街上村,它是历史赐予我们的珍贵宝藏,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杰出典范。它的故事,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永远在我心中回荡。我愿意用我的力量,和大家一起守护它的过去,书写它更加灿烂的未来,让这颗晋西的明珠在新时代的天空下闪耀出无尽的光芒,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