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道情
□ 梁大智
起源道曲广流传,
剧种繁多派别连。
留誉南临随本调,
孟门北辄逐扬弦。
声腔表演人闲少,
妆简登台舞美怜。
翠袖回廊风独绝,
崇明妙戏画仙缘。
道情是主要流布于黄河中游一带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起源于道教道歌,流派较多。柳林道情属晋西道情,可分为以孟门五里后为中心的扬调道情和以留誉、高家沟为中心的本调道情两个不同的剧种。柳林道情从剧本到声腔表演到舞台美术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它具有人物少,化妆省,舞美简等特点,一场戏只需三二十人就成。一个四五百人的村子,不出村就可配备所需人员。排练省时,演出省钱,且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它从出现起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在柳林农村有很大的影响力。柳林道情具有较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在文化价值上它保留了许多原始的、传统的文化元素。无论剧本结构,语言风格都具有活化石的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道情音乐与地方民歌、三弦书的音乐截然不同。保留了远大的道教音乐风格。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道情在柳林分布范围较广,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各个乡镇均有道情演出。当时较有名的村有孟门五里后、留誉、高家沟、王家沟等村落。目前传承的较好的是留誉道情。留誉道情在清咸丰年间传承于中阳县武家庄镇窑家沟村的中阳道情艺人。由留誉道情艺人卫中秀引入到留誉镇后经数代传承改良形成的独特的留誉道情演出形式。现主要由以温小平、卫世民为代表的星火道情团传承、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