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改革春风暖我心

□ 张奋平

改革开放开始那年,我8岁。可以说,我从懂事开始就经历着改革开放。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细细想来,改革开放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与实惠,也给我带来太多的自信与自豪,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让我心情激昂。

记得改革开放前,父母亲在生产队集体劳作。每天累死累活,家里还是少有下锅的米,没有买笔的钱。吃的高梁窝窝,红面片片,穿得破烂不堪。自从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实行,我家的境况就大为改观。第二年我家就打得1000多斤麦子,其他粮食与蔬菜也收获得不少,大小囤子几乎堆满,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再不用为吃喝发愁了。那时,感觉整个农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于是,原来不准备让我们姊妹们都上学的父母,竟也咬咬牙都让我们进了学校。因为父母亲知道,好日子就要来临了,既使受死受活,赶上好时候让儿女们将来有出息,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完成他们当年想读书而未能读的愿望。那年我10岁进入学校,二姐11岁上了一年级。一家8口人,5个孩子上学,父母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算我们再怎么想上学也是白搭。

后来父亲回忆说,如果没有土地承包政策,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让我们都上学的,至少二姐和我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已经供了大姐与大哥,而且他们还学习挺好,他俩念书就足够负担了。听到这些话时,我就十分庆幸我赶上了这改革开放,如果错过了读书的年龄,以后再想念书,只能是幻想了。

虽说是家庭情况好转多了,但5个上学的孩子着实很难供起。父母拼了命地劳作,想弄些现钱。记得家里牲畜最多时有一圈羊、三头牛、一窝猪、十几只鸡、一只狗。不用说还有几十亩地了,一天光养喂这些牲口得多少时间了。母亲还为了弄零钱,还在集会上卖过碗托、挂面;父亲在冬里也贩卖过红枣、山药旦。我家以前从不经商,改革开放后,也渐渐做些小买卖了。

到我考上中专之前,整个社会的发展极其迅速。我们经历了一天三涨价的白面价格的飙升,也经历了排队抢购东西的拥挤,还见证了疯狂的下海热潮……村里的公路通了,村里的电灯拉上了,乡里到县城的班车跑开了,在学校我们三顿饭都吃上白面了,住在宿舍里的我盖上第一床新被子了……人人仿佛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1993年我进入人民银行工作后,由于收入有保障,我便安心享受着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时怀着感恩之心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使我从一个刚毕业的新生,逐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行人。后来单位涨了工资,分了宿舍,我又娶了媳妇,生活在一片阳光之中。

这期间,物质生活愈加丰盛,社会更加发达,人民美好的生活从量变发生质变。不必说伟大祖国振奋人心的大事件,如三峡开工建设、香港澳门回归、1999年国庆阅兵……单说我身边的变化:旧县城的改造、各种项目陆续动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交通的日益便捷……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到日新月异,目不暇接。

进入21世纪以来,祖国的发展更超乎我们的想像。神舟飞船进入太空、举办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的单位同样在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监管专业化……这一切无不激励着我,振奋着我。美好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啊。

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4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今天会如此繁荣;4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祖国会如此强盛。个人永远是祖国呵护下的受益者,伟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尽管祖国在发展中还有不少不足,但是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不容我们有丝毫置疑的,饮水思源,让我对祖国母亲充满着深深的感恩……

“祖国,我永远热爱您!”这是我作为一个基层的员工对您真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