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晓利
近日浏览朋友圈,发现昔日同事发微言称“正面征服吕梁骨脊山南坡”,文字下面是示意图截图和微笑着的图片。
骨脊山我在三年前过去,当时心里泛起一句话“骨脊山,我来了,希望在这里多有一些文化痕迹的发现”。因对心怀敬畏而积累不够,以至于迟迟动不了笔。
盯着看了两分钟,许是心态敏感,“征服”大大触动了我。我若有所思留了一句“攀登吧,征服不了的,也不需要”。
按图索骥,我陷入对“征服”的深入思索中,想出了一句话:少些征服,多些诚服。
我曾是一个有“征服欲”的人,带着征服的心态和行动做过好多事、说过好多话,最终看来,不是事与愿违,就是事倍功半,并没有成为征服者,也没有成为别人眼中的胜利者。经过岁月磨炼和世事砥砺,我心甘情愿成为诚服者。
读书进学的道路上,我试图通过征服书本,进而征服理想的大学,征来征去,苦没少吃,罪没少受,书没少读,拉长了正常时间,学并未上好,考绩更是尴尬。
与人交往中,曾试图以征服姿态争取对方成为朋友。表演才艺,展示成果,炫耀能耐,平常的话不是和和气气地说,简单的事不是平平常常地做,明明认可偏要指出人家的美中不足,心态不谦和,行动不和顺,到头来,反倒使关系变得僵化,生了隔膜,相处起来一直疙疙瘩瘩。
酒场上,兴之所至,征服欲望陡然上升,试图用酒量征服朋友,试图用酒量征服白酒。狂妄地认为,白酒你能把我怎么样,无非是一扬脖子咽下去的水,无论你有多大威力,都是我喝你、你把我没办法。结果是每欲征服,必是一塌糊涂,难离现场,要回家找不着北,恶心呕吐,翻肠搅肚痛苦不堪。
职场中,我试图通过征服,完成人生理想的攀越,征来征去,单位辗转了不少,人事关系平移了几次,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始终没能转化,怅然伤神些许年后,变得服服帖帖。
征服不成,常蚀一把米,于是,便自我回旋。放下征服,心平气和地做人做事,不再装腔作势拿腔拿调,不再虚妄狂傲横冲直撞,热衷于和平得乐,专注于和顺求进,以“诚”为形式为内容,把“服”的对象换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多了起来,能办成的事也多了起来,写东西的进度也明显加快、质量也有一定提高。实实在在感谢“诚服”,是它让我的工作和生活和谐美好起来,能住得稳,能想得开,睡得好,吃得也香。
成功人士慎言“征服”,或是不言“征服”。越成功越谦虚,把“和”“诚”作为创业宝典和守业信条。以文坛而论,路遥不是征服了《平凡的世界》,他诚服且沉浸其中,是以教徒般的虔诚铸就了文学高峰。李锐以思想锋芒富有力量为人称道,细读其文少有征服之态,是用文学呼唤人性人格的深情回归。易中天以“诚服”敬畏心态潜心写作“中华史”,别开生面、独辟蹊径,达到文史研究和表达的新高度。在业界,马云以“诚服”心态敬业、交际,进而创业,目标高远而畅达高远。
有感于此,我这样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包括人与未来,少些征服,多些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