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文水

“老黄牛”胡学先老师

□ 梁国荣 张宏飞

41年默默坚守全心投入,41年扎根基层为学生,41年再简单的事情也变得不简单,这就是文水县西城乡东城村教师胡学先。作为个体,胡老师太过于平实无华,也很少被提及,但他却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地推动着东城村教育力量的进步和发展。1963年出生的胡学先,1979年参加工作便是在东城学校教书,41年的教育生涯去过西城小学、武良小学、西城中学,1995年他又回到哺育他的家乡——东城,在小学任教直到今天。如今的胡学先在东城小学依旧身兼数职,负责体育教学、安全、政教、后勤、卫生等多项工作。胡学先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愿做春泥护桃李”的老黄牛。

让胡学先老师引以为傲的是北京大学爱心社与东城村学校连续两年的“夏令营”支教活动,近20个北大学生利用暑假为农村的孩子带来一场教育的“饕餮盛宴”,夏令营这个稀罕的名词也第一次走进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夏令营的开展,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假期生活,北京大学爱心社的学生给孩子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灵和精神上的向往。然而这项活动的开展,胡学先付出的辛苦却鲜为人知。大学生来之前,胡学先一个人收拾出三间教室当作大学生的临时宿舍,有了房还得找床,东城小学没有,胡老师便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向兄弟学校借,由于假期缺少帮手,胡老师独自完成着拆卸组装,四楼上下的来回奔波与操劳。为了让大学生吃上一口热乎饭,胡老师在村里东家借一个碗西家借一口锅,硬生生的给大学生建起了宿舍、食堂和洗澡间。回忆起那段时光,胡老师说道:再辛苦听到咱们村里的孩子在夏令营中的笑声也就不算什么了,再累也值!去年假期最后一天,胡老师半夜送北大学生坐火车时还约定今年也一定要来,谁知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约定,却也为这位后勤工作者增添了沉甸甸的责任。除了教材发放、教学日用品采购、校园维护、调解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解。今年疫情期间,胡老师每天还要为全校300余名师生测体温,普及防护知识,每天组织对校园、教师进行全面消毒。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这不算啥!这是胡老师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胡老师不仅忙于后勤工作,同时也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由于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主要科目教学工作已经不再需要胡老师,但面对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匮乏,胡老师还是义无反顾顶了上来,兼任一二年级的体育课程。41年的教学生涯,教书育人始终是他的使命和责任。扎根基层,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继续发挥自己的光热。

采访时,赶上下学,胡老师有点不好意思,急着组织学生排队放学……学校里的同事都称胡老师是教育之家,全家都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这让同事们由衷的敬佩。胡老师的爱人苏占梅,1982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36年扎根东城小学,去年才退休。受父母的影响,女儿胡翠珠大学毕业便加入了教师队伍,如今小胡老师在文水二中教授政治,为这个教育世家,延续着无私的奉献。

有一种爱叫执着,有一种爱叫付出,有一种爱叫坚守。胡老师便是这样的人,凭借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坚守和执着,教书尽力,育人尽心,41年如一日, 把大爱和真情奉献给每一个学生。“老黄牛”的胡学先老师依旧在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