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融媒发展新形势,《健康吕梁》栏目打破原有制播规律,把传统电视栏目与新媒体有效融合,不断创新节目形态、丰富选题层次、变革叙事模式,采用画面语言多样化、后期制作生动化的表现手法,满足受众健康生活需求,为打造符合融媒体时代传播的高质量健康栏目做了有益探索。
一、发挥专题电视栏目专业优势
1、创新节目形态
《健康吕梁》栏目形式采用主持人+版块化,既解决了场地受限的实际问题,控制了成本和制作难度,又节省了人力资源。《健康吕梁》栏目设置有“健康动态”“医改进行时”“最美医生”等十多个版块,每期节目有3至4个版块组成,节目时长13分钟。这种版块化的设置,控制了节目整体时长,确保了节目质量,在受众接收碎片化信息的时代,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顺应受众需求
《健康吕梁》栏目在创办之初,秉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在内容上更加注重满足受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立足本地人生活习惯,关注地方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普及健康生活理念。选择与群众健康相关的健康文化、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心理等选题,使节目成为传播健康知识、塑造健康环境、提高健康素养以及营造健康氛围的重要渠道。
3、丰富选题层次
《健康吕梁》栏目选题覆盖所有人群,如年轻人关注的是运动健身、育儿经验、减肥美容等,中年人注重养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老年人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这样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受众,打造差异化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
4、变革叙事模式
故事化、生活化叙事可以让电视专题节目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80秒!吕梁护士跪担架上“生死急救”》在节目采制过程中,通过故事化表达,以时间为线索,精确到“秒”来计算。如在报道嗅沟脑膜瘤切除手术时,节目从采访对象生活中鼻子闻不到气味切入,引出生活习惯、卫生理念、家庭环境等致病因素,让大家感同身受,明白道理、增长健康知识。
5、画面语言多样化
笔者作为《健康吕梁》栏目的记者,有幸采访了全国道德模范李廷俊。这期节目是纪实性的人物专题,通过多位被采访对象的跟拍,真实记录了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更好地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彰显了李廷俊大力资助特困患者的医者情怀,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6、后期制作生动化
除了前期文本撰写、画面拍摄之外,整体包装、后期制作也是专题节目的重要环节。《健康吕梁》栏目更加突出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如世界心脏日等健康纪念日中,一些抽象的、难懂的医学知识或不宜展示的画面,通过专家讲解,并插入图片、漫画、动画、图解、流程图等扁平化的图形符号,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表现力,使得节目更加生动、活泼。
二、适应融媒体时代传播新要求
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健康吕梁》栏目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做到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1、移动微视频助力高效传播
微视频是选取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创作,把受众关注的细节进一步放大。每个微视频一个知识点,无数个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列微视频。如骨质疏松知识的科普,从骨质疏松的概念、易感人群、如何诊断、怎样预防等很多方面,每个视频相对独立,又能串联,让观众循序渐进不断增加知识量。《吕梁市战“疫”宣传片》、《战“疫”有我》、《科学防疫 健康过年》等系列微视频,点击量累计超过100万,为巩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2、增强互动扩大影响力
《健康吕梁》栏目中,主持人通过“问问题”、提醒观众扫描电视屏幕二维码,关注栏目官方微信,与观众互动交流,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在流感高发季节,走进医院儿科诊室,开通网络直播,宣传预防流感知识,一方面消除家长恐慌情绪,另一方面让观众了解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
3、打造全能型融媒体记者
在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更加全面,不仅要完成策划、撰稿、编导、拍摄、剪辑,还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掌握新媒体5G+4K+AI的媒体布局、VR场景的拍摄和无人机航拍等前沿科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过程中,电视专题栏目需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融媒记者要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形式,增强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性,持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