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刊

王奋强

塔吊司机的高空“烤”验

□ 本报记者 康桂芳

午后,骄阳似火,室外温度已高达35℃。在市区中心城商业综合体项目工地上,37岁的塔吊司机王奋强正坐在离地面90多米的操作室里,操控着吊臂将一捆钢筋精准送达指定位置。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带往下滴,在工装后背洇出大片深色痕迹。

早上6点到岗的他,已在高空连续作业4小时,中途仅在塔吊停靠的间隙,匆匆喝了半瓶冰水。“这操作室不开风扇就像个蒸笼,风扇一直吹稍微要好一些,但还是很热。”王奋强说,他开的这辆塔吊是早年出厂,并没有配空调,只有一个小型的风扇在头顶直吹,塔吊操作室不足2平方米,三面是玻璃,阳光直射进来,上午十点操作室的温度就开始热起来。

“高温天工作就是一个字‘热’,但越热咱越要保持冷静。”王奋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笑着说,“底下几十号工人呢,我还在房子里,他们直接在露天暴晒,所以半点马虎不得。”这份谨慎源于他12年的从业经历,从建筑学徒到持证塔吊司机,他深知自己操控的不仅是机械,更是上百人的安全。

王奋强的目光始终锁定着地面指挥员的手势和吊物的平衡,右手轻推操纵杆,吊臂带着重物缓缓移动。记者也发现,王奋强的脖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每隔一会他就会取下来擦一次额头和脖子。

中午11点左右,地面温度攀升至37℃。王奋强结束了上午工作,解开安全带后走出操作室顺着爬梯逐层而下,刺眼的阳光,被晒得滚烫的铁梯,他开始盘算起来,“爬一次梯相当于爬20层楼,现在这天气,一趟下去后浑身像水洗过一样。下午还有不少吊装任务,要是现在下去,等会儿还得再上来。”于是他决定留在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室里休息。

没过多久,地面的安全员通过吊梯把午饭吊了上来。他接过沉甸甸的餐盒,还有一瓶冰镇的冰红茶。他赶紧拧开冰红茶猛灌了几口,凉意顺着喉咙蔓延开,稍微驱散了些许燥热。吃完午饭后,他靠在操作椅上,借着头顶风扇吹来的微弱风丝闭目养神——毕竟,省下爬梯的力气,才能更专注地应对下午的高空“烤”验。

短暂休整后,王奋强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操作室外,刺眼的阳光直射进来,而远处,吊臂在烈日下划出一道弧线,将建材稳稳落在施工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