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

于成龙文化研究又有重大成果

首次发现《于清端公学书》序

□ 闫卫星

近日,山西省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梁富正先生在阅览清代诗人吕履恒的作品《冶古堂文集》,发现其写作的一篇《于清端公学书》序。经考证,《于清端公学书》是于成龙长孙于准在康熙四十年至康熙四十三年为其父于廷翼守丧期间,为其祖父于成龙刊刻的学术作品,与后来广为流传的《于清端公政书》,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于清端公学书》序作者吕履恒恰在此时担任与永宁州相邻的宁乡县(现吕梁市中阳县)知县,是进士出身的知名文人,出于对于成龙的敬仰,应于准邀请,欣然写序。序曰:“履,弱冠时闻先生名,心私淑之。己卯(1699年)筮仕离石,得侍先生冢孙臬宪公,因读其《政书》,其后游乌崖山先生读书处,复得是书于邢子,日夕诵之”。“臬宪公(于准时任浙江按察使,俗称臬台)梓其政书之志也,继此而《学书》并传,以嘉惠来者。”

《于清端公学书》,四卷。由其门人邢元任搜集资料,于准审定,并付梓。

第一卷《河洛发微》

第二卷《河洛副书》

第三卷《读书录》

第四卷《讲学录》。

前二卷主要是于成龙一生对《易经》的研究。后二卷是他读书治学的心得。

据于成龙文化研究专家高林清介绍,《于清端公学书》虽然不见于目前各种学术目录作品,但可以推断,《学书》不仅仅是序言描述的对《易经》的研究。对于成龙四十五岁出仕之前的读书求学、生产生活经历,于成龙廉政思想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研究意义。有待各位同仁发现,慧眼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