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往事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

永垂不朽的西北军工英烈孔昭才

2023年02月04日 13:00:49 编辑:蔡晓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人民兵工发展的系列史料丛书,里面记载收录了西北军工烈士塔的建立过程。在西北军工烈士塔的烈士名录中,孔昭才烈士的名字赫然在列,记载着他当年在黄河激流中搬迁兵工材料时为保护战友而因公伤重身亡的感人故事。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二十多万部队,扑向陕甘宁解放区,狂言要一举歼灭共产党。为了不使兵工厂遭受损失,上级命令晋绥工业部设在黄河西岸的工厂紧急转移,搬迁到吕梁山区选地建厂。要求半个月过黄河,一个月出产品。

军令如山,晋绥工业部在黄河西岸葭县(即佳县)的  牛沟兵工厂、李家坪炸弹厂、螅蜊峪化学厂三个厂的职工立即行动,昼夜不休拆机器,装零件,打行装,组织突击抢运队,人拉、肩扛、牲口驮,把大批设备、物资源源不断运到了黄河岸边,准备东渡黄河。

4月4日渡河开始。这时,黄河上游已经解冻,滚滚河水咆哮而下,渡口只有几条小木船,在激流险滩中来往穿行。数万吨物资,千余名职工,只靠这几条小船无论如何在半个月之内是运不过去的。找船找不到、造船来不及。怎么办?职工们想到1940年初春,从保德奔赴葭县建厂时,路遇窟野河阻挡,那时气温更低,政委邓吉兴步入齐腰深的河水,踏出一条水路,带领160多名职工勇渡大河的情景,不由得异口同声提出了一个“以人当船,涉水过河”的方案。顿时,数百名职工不顾寒冷,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有的站在两岸的浅水中,排成几条一字长蛇阵,组成传运线,不等船靠岸就抢装抢卸,加快了木船往返的速度,有的扛着一箱箱半成品,趁风小太阳当顶之时,冲进浑浑的河水,随船游向对岸。由职工和民工组成的抢运大军在黄河两岸,人山人海,往来如梭,一片沸腾。

抢渡物资的第三天,敌人飞机前来轰炸。机关炮打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水柱,炸弹投在大河中炸出呼啸的巨响,河水腾空,硝烟弥漫,但渡河大军毫不退缩,冒着枪林弹雨,在战火与激流中,一船船物资驶向东岸。一条载着机器的渡船,正行驶在河心,敌机突然从远方飞来,向船俯冲而下、“哒哒哒!……”,枪弹像连珠炮似的射来,尽管船工左拐右躲,船舱仍被机关炮打穿一个窟窿,顿时河水涌流而入,眼看渡船将要沉没。在船上押运的马师傅灵机一动,迅速把上衣脱掉,揉成一团,扑向窟窿,拚命地堵住,使机器安全运到了东岸。

兵工厂的庞然大物——三节立式锅炉,体积大,份量重,一只船装不下,要二只船合装才行。在当时没有吊车的情况下,要把几吨重的锅炉装上船,成了过河的关键。抢运队长孔昭才和同志们想出了用支架吊装上船的巧办法。他带领几名青年工人下水打椿立柱,很快搭起了一个由三层支架绑成的斜坡葫芦吊架,然后把用道轨加固的木船拉入吊架下面,八十多人一齐用力、连拉带推,把锅炉挂到了吊架上,正要装船时,突然狂风骤起。黄河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的说法,此时,河水大浪一个比一个高,浪头有的从吊架顶部越过,狂风刮得锅炉在吊架上像打秋千似的摆荡,突然葫芦吊的升降失灵,锅炉坠落下滑,瞬间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材高大的孔昭才箭步而上,使出全身力气把船推开,只听得一声巨响水花四溅、锅炉掉进河里,船保住了,船上的艄工和几位职工脱险了,而孔昭才却被轧断双腿,血染河水,光荣献身。

孔昭才烈士倒下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活着的同志们继续战斗。他们总结经验继续与风浪拼搏,终于把锅炉平稳的装上了渡船,安全的运到了对岸。在全体职工的一致努力下,半个月过黄河的任务,七天七夜就全部完成。不久,十个新的兵工厂,在吕梁山区相继建成,职工发展到五千多人。十个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迫击炮弹、山炮弹、反坦克弹、枪弹、工兵炸药和小钢炮等源源不断运送前线,为我军收复延安、解放西北和太原、进军西南立下了赫赫战功。

孔昭才烈士用生命托举起西北军工和战友的安全,他的英名已镌刻在西北军工烈士塔上,成为万人敬仰的英雄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