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晋陇文化交融的典范

——读武乡李晓东《天风水雅》

2023年02月04日 13:00:19 编辑:蔡晓霞

□ 闫卫星

本地的微信读书群里群友们交流最近读到的好书,我的推荐是山西长治武乡人曾挂职甘肃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先生所著的《天风水雅》。群里的吕梁学院教授宫徵羽老师还结合我的介绍赋了一首藏头含尾的诗:

天晴登阁轩窗孔

风霜雨雪穹庐网

水调歌头宝藏购

雅韵琴棋画诗书

闫明紫砂千百度

卫体安康同抗疫

星光灿烂万年情

《天风水雅》共29篇文章,装帧素雅,包括天水风光、天水民居、食在天水、人文天水、天水人天水情五个部分,是作家在天水挂职期间撰写的以天水文化有关的散文为主,间杂少量诗歌、辞赋,以及给天水作家撰写的序言组合的一本作品集。正如秦岭文化学者、诗人、作家王若冰所说,《天风水雅》这部作品的写作方式,与其说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是对天水情感的深情体现,书中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不仅是从事写作的人推荐地方文化借鉴和学习的范本,更为天水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现实社会里,《天风水雅》的奇特之处不仅仅作者是一位“市长”,更难得的是作者打通了天水“古今相通”的任督二脉,让文化或者说文学作品变得亲民,让城市的文化在老百姓当中扎下了蓬勃的生命之根,在这部作品集里作家收放自如,在写作时将甘肃天水和老家山西长治武乡的历史文化、民俗、吃食等等进行了大量的比对,既寻找到相同又发现差异。比如作者创作于2017年2月13日的《我的乡愁是一碗馓饭》的散文,经天水当地媒体首发后,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各大媒体转发,在天水市民和关注他写作的山西老乡当中引发热烈反响,网上发布的文章短短几天,就达到了10万+,天水市民也因此把李晓东亲切的称呼为“馓饭市长”。一位旅居欧洲的甘肃老人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篇文章后说:“市长写馓饭,终于让一碗沉睡的吃食醒过来了。”“馓饭市长”成为“网红”的现象说明:我们这个时代不是缺少文学的基础,而是缺少真正把文学视角投向老百姓关注的创作者,一部从网上走红转到线下依然受人追捧的《天风水雅》就为我们当下推荐地方文化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一、笔触的朴实亲民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名从中国作协到地方挂职的“市长”,李晓东先生在创作时没有一点空洞的说教,而是把视角放在了天水最普遍的吃食“馓饭”上,进而又写“天水呱呱”,行文中将天水呱呱和老家山西武乡的荞面灌肠,在食材、工序、稀稠、颜色、口感、配菜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对照性比较,从而文字充满了“烟火气”,让天南海北的读者在美食的色香味情等种种中深深共鸣。乃至烟铺樱桃、花牛苹果、秦安桃子、清水核桃、古巷老宅、新村民居和天水的遗存、新貌、风俗、掌故、传说、俚语皆在《天风水雅》的生动铺陈中体现的云卷云舒的叙事疏密有致,娓娓道来的讲述有滋有味,质朴丰饶的语言机巧灵动。

正如一位读者的在刊发其系列文章的公众号上留言:“接地气,接文气,接人气,接现场。”更为难得的是,他专门为清水青皮核桃写了一篇《核桃青青》的散文,经天水在线首发后,即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对宣传清水核桃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在文中如是表述:“到天水工作,第一次下乡,大家以为我从上海、北京来,大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麦苗韭菜。没想到我不仅谷子、麦苗、玉米、高粱一眼认出,苹果、花椒、核桃、杏也清清楚楚,还从树的粗细判断出是否该挂果了。村人有点惊讶。直到我差点盘腿坐到炕上,终于‘褫其华衮,示人本相’,看穿了大都市外衣下的农村底色。”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袁丫丫为天水市清水县青皮核桃代言策划电商活动时,当地网媒还以《“馓饭市长”李晓东笔下的清水青皮核桃,真果香滴很》为题全文转发了其文章并配发了袁丫丫等名人在清水县青皮核桃树下与网上消费者的互动图影,起到了“以文促旅”、“以文促农”的作用,如此明显的“高质高效”转化,想必李晓东先生在创作时应该是料想不到的。

二、内容的包罗万象

李晓东先生在《天风水雅》中写道,伏羲生于天水,但是他的眼光和视野胸怀不限于天水。他顺着渭河,先到山西,后来又到河南,然后创造了整个中华文明的早期文脉,把伏羲精神和谱系传播到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湖南,传播到了离天水几千公里,高山阻隔、大河阻隔的河北,因此像他这种开阔的视野,永远面朝星辰大海的进取精神,在今天的天水是非常重要的。而李晓东写天水的名人、风光、民居、美食、人文等等都是用非常开放的思维,古今联系,看似写天水又不仅仅局限一隅,而是对历史文化的思考,生命里对历史人文的体验诉诸笔端,就显得雄浑大气而有张力,让读者产生深深共鸣并不忍释卷、反复品味。

《天风水雅》作为一本介绍地方文化的文本,读者不仅看到了天水文化界一干众人精心为“馓饭市长”送行的“别样文化温馨场景长卷”,让读者感受“虽未湿衣 时时有润”的“文化穿透力”,还看到了一个副市长,不“讲话”,改“讲课”的全场雷动回馈:我读李敖的《孔明歌》,读到“孔明事业终成空,孔明心儿热”时,眼眶也发热了,耳边响起的,是听众热烈的掌声。尽管作者在《天风水雅》开篇文章中就谦虚的说:“我虽然从中国作家协会这样的文化单位到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挂职,我的工作分工却始终没有涉及文化,先后分管过金融保险、人民防空、智慧城市、妇女儿童,以及粮食流通、招商引资、智库论坛、电子商务、工商联等领域,只分工联系过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所以,文化界的活动参加过一些,但不多,也没为他们单位或者个人解决过任何问题”但从《在艰辛中怀恋诗和远方》、《少年俊的日常漂流》、《王若冰说大秦岭》等篇什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居高”而不“忘低”的亲民市长对于褒奖文学界人士的拳拳红心和对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不遗余力。

三、表达的诗意盎然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经天水东流至长安,秋风也是先到天水,后到长安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应是天水落叶,长安知秋。大唐国都长安,全球历史上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到今天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伟大复兴的航标。

然而,天水作为都城,却比长安早了五千多年。伏羲在此一画开天,肇启文明,也建立最初社会形态,因此被尊为“百王之祖,万帝之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不拜伏于斯。而李唐先祖,正在天水。秋风过天水,吹渭水,血浓于水。寥寥几笔,李晓东就将天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天风水雅》的《秋天天水  大道金黄》中进行了诗意表达,在如他在《天水,我的望乡崖》中写道,天水的地形,和甘肃省会兰州相近似,都是两山夹一河谷,有河从市中心流过。兰州是黄河,天水是藉河。城市东西长,南北窄,顺河绵延……不料,西北师大就在黄河边,来自山西武乡的爸爸提议到河边看看,夕阳下,河水静静地流着,中间黄,岸边清。爸爸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水里。我以为要洗手,他却站了起来,轻声说“咱还摸了摸黄河水。”一幅心愿已足的样子。住进西北师大专家楼招待所,三人间,同屋的是一位天水师范学校的老教师,说起天水,很自豪,讲“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以及后半篇“盗亦有道”的表述,让我们在诗意的表述里不仅仅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况味,更有人间的别样温馨。

尽管《天风水雅》系列对于天水厚重的文化积淀,可能只是天水文化立体面上一面,但作者努力做到了从中国文化的大坐标中去考察天水之人、事、物,从而生发出了耐人咀嚼的感悟和论述,让读者享受到了别样的“文化大餐”,我们期待李晓东老师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