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守护我的家?
吉俞婷:谢谢“娘家人”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前段时间,山西省妇联、吕梁市妇联不约而同收到一封感谢信,信的内容不长,但是饱含深情。“当我和孩子们一手茫然、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你们让我们母子三人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看到了一丝曙光、看到了希望。”
写信人是家住离石区凤山街道西崖底社区的吉俞婷,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也是2022年8月2日北京市通州区一重大交通事故案件的受害者陈建荣的妻子。
故事还得从今年2月14日下午吕梁市区两级检察系统和妇联组织开展的一次特殊的远程协作视频司法调查说起。
丈夫陈建荣是家中的主劳力,车祸去世后,吉俞婷一家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再加上一人抚养两个未成年子女,又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临时救济,维持基本生活,生活一度陷入困窘。
吉俞婷在市区妇联组织的支持下,向承办交通肇事案的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申请司法救助。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但因吉俞婷常年居住离石区,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异地调查协作。在接到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转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联动请求后,吕梁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第一时间迅速了解了通州区院的工作需求,并向司法救助申请人所在地离石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进行工作安排,要求与通州区检察院迅速对接,在依法做好协作事项的同时,帮助该司法救助申请人全面熟悉掌握司法救助的具体政策和资料要求,并向属地社区进行了生活情况的初步调查。
吕梁市妇联通过吕梁市人民检察院与该单位共同建立“关注困难妇女,加强司法救助”快速协作绿色通道,反馈山西省妇联转来北京市妇联委托联动调查请求,为此,吕梁市人民检察院与吕梁市妇联迅速启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双方议定:检妇同行、市县联动、县级为主、同时跟进的协作思路,在全力配合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北京检察机关尽快完善司法救助程序,开启司法救助的“加速度”,并尽最大努力做好属地检察和属地妇联帮扶涉案困难妇女的“后半篇文章”。
“家庭来源全靠孩子他爸,两个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远程调查当天,吉俞婷一边仔细回答办案人员的问题,一边时不时地擦拭着泪眼。
在一个多小时的调查中,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办案人员详细询问了吉俞婷的经济来源、子女就学等情况,两省参会妇联工作人员均表示在妇联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将对吉俞婷的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吕梁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实时进行了视频联通、笔录记录、组织签字、法言法语同步译解等保障工作。
视频调查结束后,吕梁市妇联工作人员当场联系有关社会救助职能单位了解相关政策的适用条件,吕梁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提示吉俞婷如有法律援助需求和未成年心理健康疏导需求的可向检察机关提出,社区负责人也表示将进一步跟进了解,依法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吕梁市妇联将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方面,最大限度、及时地提供帮助。”吕梁市妇联权益部部长刘小艳一边拉着吉俞婷的手拉家常,一边表示会协同当地有关部门提供多种帮扶措施,帮助吉俞婷一家走出难关,重获新生。
在场的离石区妇联、凤山街道、西崖底社区负责人也表示竭尽全力帮助一家人度过生活难关。
“姑娘,3000元困境妇女救助金已经给你下发了,你查收一下。”这是在5月25日刘小艳给吉俞婷发去的一条微信。
那一刻,吉俞婷想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温暖事,想对“娘家人”说一声“谢谢”!那一刻,她开始琢磨写一封感谢信。
“吉俞婷和孩子们的低保也和社区说好了,已经填写了申请表。现在刚办理暂住证,三个月后才能办理。”刘小艳一边和记者“报喜”,一边还在忙着为吉俞婷一家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8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收到刘小艳的微信:吉俞婷一家已经办理农村低保,月享受712元,从六月份开始。
那一刻,记者再次翻阅吉俞婷写给吕梁市妇联的感谢信:“我会妥善使用这笔救助款,完成丈夫对孩子们的心愿,让她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人后,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