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饭 馆
□ 雷国裕
临近中午,几位发小过来,很想找一家环境舒适雅静、味道地道正宗的饭馆小聚一下。左思右想,相互打问,竟然想不到合适的地方。尽管本地人素以爱吃会吃著称,大小饭馆酒店星罗棋布,但饭菜大同小异,别具特色的少之又少。
不禁怀念起早先的两家小饭馆来。
一家是饺子馆,位于城西的小巷内,店面不大,环境洁净,尤以肉馅多样闻名,计二十多种。除羊肉胡萝卜外,主要以猪肉为主,有拌大葱的,白菜的,豆角的,芹菜的,茄子的,冬瓜的,茴香的,青椒的,韭菜的,香菇的,菠菜的等等,且以馅料称斤售卖,皮大馅多,食材新鲜,惹得顾客蜂拥而至。来的食客主要是品尝饺子味道的,那饺子有半个拳头大小,六个饺子即为二两,端上五个二两计一斤饺子,足够四五个人吃个饱。有好酒的,再炒几个家常菜,既经济实惠又很解馋瘾。我每次与朋友去,必调换一下馅料,这样常吃常新,与老板娘也混个脸熟。慢慢了解到,饺子馆是他们夫妻合开的,老板娘年长几岁,负责采购和账务,小丈夫则是主厨,负责馅料配置和煎炒烹炸事宜。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尽管他们是半路夫妻,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饺子生意蒸蒸日上,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后来房屋拆迁,再也没有见到夫妻俩,他们应该也还好吧,很想念他们的大饺子。
另一家是经营粗粮馆的,位于城北,门面有四五间的排间,入深很浅,摆放有五六支桌子,显得很窄逼。但临近饭点,常常人满为患座无虚席。来迟的,情愿待旁边等第一批吃完再进去。若问这家粗粮馆的奥秘,那就是粗粮细作,外加调料可口。粗粮即当地的高粱面、杂粮面,添加少许白面,谓为“三色面”,可做成抿尖、擦尖、剔尖、溜溜家、手擀面、掐疙瘩、切般般、圪垛垛等,可谓“一面百样做”。饭馆的主人好像是仨姐妹,一个比一个精干利索,有做面的,有炒菜的,有端盘的,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印象中挠片子最为顺溜爽口。只见老大一手托着面团,另一只手用削皮的“刮刮”上下腾转中,一片片圆形、超薄的面皮飞入沸腾的热水锅中,稍煮二三分钟,再抓一把绿的白菜叶放进去,一并捞入海碗中;拌上醋酱盐、葱花芫荽韭菜酱和西红柿汤,最后再加进小炒肉的浇头。这小炒肉不同一般,是猪肉颗粒与土豆丁、香菇末、豆瓣酱混合炒制而成,香酥浓烈,气味极佳。一碗面与诸多辅料叠加融合,色香味俱全,让人舍不得一口气吃完,而是点上一两个小菜,就一口菜吃一口面,在细嚼慢咽中体验那合口、饱腹的快感。可惜,这家粗粮馆后来也没有了下落,但那仨姐妹忙碌的身影、兴奋的神情,至今让人记忆深刻。
老家盛产白酒。坊间又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加之家乡人喜好美食讲究吃喝,故而餐饮业异常火爆,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就是一家挨一家的大小饭店,满足着人们的味蕾享受。特别是近年来,又新建了若干宴会厅,接待婚寿喜庆。然大则大了,热闹归热闹,却少了对传统味道的把持,流水线的作业模式,看似琳琅满目光鲜亮丽,实则不尽人如意。而南方菜品串串、烧烤、火锅的介入,虽然丰富了年轻人饮食口感,但并不大众,且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少有长久立住脚的。小区旁边的一栋小二层,似专门为做餐饮准备的,从年初的私房菜,到年底的川渝火锅,店牌换了三个,主人换了三茬,最长也就存生了三四个月,而每一次都大兴土木,装潢华丽,让人惋惜不已。我总结他们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停车场,不好延揽客人;二是没有招牌菜,留下住客人的胃口;三是没有本土特色,唤不起食客的情感共鸣。二三条非常关键。有创业意愿是好的,从餐饮入手也是正常的,但前提必做足功课,包括市场调研,食客群体,主打品牌,经营方向等等。创业初始,如果缺乏市场历练,还是从小做起,从个体户、夫妻店做起为好。餐饮行业是市场宠儿,永不过时。曾经的那两家小饭馆,皆因外因而歇业,非因经营问题所致。
就在街头的寻寻觅觅中,又发现了一家特色饭馆,令人眼前一亮。
这家饭馆位于一所中学的斜对面,临街,门庭敞亮,门头简洁大方,内有包厢,大厅也用木板隔断,三三两两携友带朋就餐互不影响,环境颇为雅静。关键的,每个包厢还用本地乡镇名称冠名,墙壁上挂有介绍本地名菜的图画,门、窗、桌、椅皆古典样式,让人真有宾至如归之感。细一打问,老板是外地人,娶本地媳妇也就以本地人自居。早年曾在太原打拼,生儿育女后回归家乡重操旧业。这让人很惑慨,见过世面的人出手就不一般,很懂得以味招人,以情动人。我们酒酣过半之时,他还进来敬酒,询问对每一道菜品的意见建议。我发现他既善于把握传统,又善于发扬光大。比如,他赠送的一份餐前点心“绿豆糕”,乃当地特产。一块绿豆糕大小不过三公分见方,下面是绿茵茵的糕体,上面是一层白华华的白砂糖,松软可口,甜咸恰当,老少皆宜,很受欢迎。他还创新传统盅盅肉“酱梅肉”,将托底的土豆块换成山药块,口感更绵软。他引进外地的“羊头捣蒜”,将大蒜捣成泥放入碗中,加入盐、味精、白糖、陈醋、生抽、腌蒜,淋入辣椒红油和香油制成调味料,同羊头一起上桌,食用时夹羊头肉,蘸上自制的三四种调味汤汁,清香入鼻,肥而不腻,软糯可口。吃过一次之后,还想第二次第三次,每次都是必点菜品之一。想一想那情形:轻合竹帘,围桌而坐,三五知己,开怀畅饮,畅所欲言,无嘈杂之音的纷扰,无纷杂之事的烦恼,此乐何极!亦唯小饭馆所能赋予!